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贵州甘溪林场:法治力量筑牢生态屏障
如今的甘溪林场,已成为贵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缩影。余军 摄

  ■《贵州法治报》记者 杨龙 罗翔
  8月31日,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记者来到贵州省贵定县甘溪林场。高大挺拔的柳杉、清澈见底的溪流,伴随着鸟鸣声、林涛声、游客的欢笑声,一曲悦耳动听的“轻音乐”令人心旷神怡。
  2011年5月9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到甘溪林场视察时强调,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还要在更高境界上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把这个关系处理好。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12年来,当地党委、政府及政法部门、林场干部职工接续奋斗,甘溪林场实现华丽转身,成为贵州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生动缩影。
   建机制:政府花钱买生态
  贵定甘溪国有林场始建于1958年。经过几代林场职工的不断开荒育苗、护林巡山,昔日荒山披上了绿装。
  国家实行禁伐限伐政策后,以“木头经济”为支柱产业的甘溪林场陷入困境,职工收入没有保障,林场发展陷入困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定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作出了“政府花钱买生态”的决定,将甘溪林场从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划转为全额拨款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每年拿出500万元,解决退休职工和在职职工的后顾之忧。
  职工放下斧头拿起锄头,从生产销售木材到培育管护森林资源,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林场的职工平均月工资从2011年不到1000元涨到5000多元。
  贵定县通过整合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等项目资金,实施多元化植树造林。甘溪林场森林覆盖率从2011年的86%增加到2022年的91.06%。
  出实招:三管齐下守家园
  近年来,为守住这片绿色家园,贵定县打出了林长总管、划区分管、执法严管的“组合拳”,“三管”齐下,立竿见影。
  ——全面实行林长制,设立县、镇、村三级林长各1名,完善林长督查、重大问题报告、考评等制度,着力构建权责明晰、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森林资源保护长效机制,推动“林长制”变“林长治”。
  ——建立场长全权负责、职工划片包干、山头地块落实到人的“三级管护体系”,以连片山场为网格,划定全覆盖、网络化的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区,实现山有人管、树有人护、责有人担。
  ——围绕“减排、降尘、禁烧”等工作重点,大力开展对林区周边的工地及道路扬尘、机动车尾气、餐饮油烟等污染物的整治,对高耗能、高污染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项目进行整改。
  强保障:溯源治理护环境
  2014年12月,甘溪林场升级为国家森林公园,贵定县实施了更大范围、更严举措的生态环境保护。
  贵定县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成立环保法庭,开展巡回审理、补植复绿、增殖放流等活动,创造了溯源治理的“贵定模式”。
  贵定县检察院与县林业局、县水务局、金南街道办事处等10家单位联合行动,督促有关单位和企业建立污水管网和生态处理池。
  2017年以来,黔南州生态环境局贵定分局完成环保督查问题99件,依法关闭28家高污染企业,180家企业全部进入环保管控。
  8月15日,贵定县法院、县检察院、县林业局在甘溪林场挂牌成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合力开展生物多样性司法协同保护。
  措施实,成效显。贵定县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空气优良率100%。
  惠民生:山清水秀百业兴
  “这是甘溪林场职工和荷花村王大冲组村民种植的天麻,现在正是长势最好的时候。”护林员沈广华不时给游客解说。
  青山无价,绿水含金,山清水秀百业兴。
  “旺季的时候,平均每天有20来桌游客用餐,营业额能达到5000多元。”刘家农庄负责人刘丽忙得不亦乐乎。
  “目前,林场周边共有200余户农户依托林场森林资源,发展森林旅游、林下经济等产业。”甘溪林场场长史禹说,甘溪林场年接待游客达30万人次,带动周边12个村寨开办农家乐68家、旅馆16家、年增收500余万元。
  青山绿水红日子,护好生态富了民。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甘溪林场,正逐渐成为当地群众的“幸福不动产”和“绿色提款机”。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制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法制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