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为孩子们“好好说话”净化网络文化空间
■ 农忬
  顺着网线,“5G儿童”可以尽情汲取多元的成长营养,也不可避免会吸收到带着臭气的精神垃圾。如今,很多孩子开口不是“你这个老六”“完了,芭比Q了,”就是“你这个糟老头子坏滴狠”“蓝色妖姬切尔西,你不爱我真可惜”,甚至是“鸡你太美”“贝儿这个绿茶,哪有本公主漂亮”,几乎不能“好好说话”。
  更可怕的是,孩子们不仅在日常交流中不能“好好说话”,在课堂、日记甚至试卷中也不能“好好说话”,类似“慌得一批”“依托答辩”等网络热词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作业本、试题卷中,愁坏了广大家长和老师。可见,为孩子们“好好说话”创造清朗的文化空间,已然迫在眉睫。
  孩子们能不能“好好说话”,直接反映他们的语言表达、思维逻辑等能力,更直接映照出当下社会文化环境的清洁度和营养度。正如网友们所说,“我在唐朝,也会写诗;我要是天天刷手机,也会被网络语言洗脑。”不同语料构成的话语空间、人文环境会给人带来截然不同的成长影响,“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正是有以诗为美的文化沃土,才孕育出了大唐的诗人辈出。如果任由“老六”“栓Q”“芭比Q”等“网络烂梗”污染、侵蚀文化空间,孩子们都不能“好好说话”,那还能指望他们将来“好好写诗”吗?
  “网络烂梗”发源于网络,其盛行和走红更离不开短视频等网络平台的推波助澜。于是,在这场对“网络烂梗”声势浩大的声讨中,网友们把矛头集中对准网络平台,将其视为导致孩子们不能“好好说话”的“元凶恶霸”,强烈呼吁相关平台加强审核与监管。网友们的呼声无可厚非,网络时代,我们不可能让孩子置身于一个没有网络影响的“真空”语言环境中。在这样的话语空间里,网络平台作为“守门人”自然重任在肩,本就有责任做好入口的审核和把关,通过设置黑名单,或者采取屏蔽、关停等处置措施,最大限度将不良信息和“网络烂梗”牢牢锁在门外,为孩子们营造风清气朗的网络文化空间。
  真相大多残酷,冷静思考,我们就不得不承认,孩子们不能“好好说话”,原罪其实不在网络,而在每一个经意或不经意创造、传播“网络烂梗”的你我他。如果我们每个成年人都能坚决拒绝“娱乐至死”倾向,面对网络文化时多一些独立辨别和清醒思考,又怎么会让娱乐内容取代了公共话语,让“网络烂梗”代替了正常交流,以至于我们的孩子不能“好好说话”?如果我们对语言之美、语言之雅有着更高的要求,果断远离“万物皆可成梗”的戏谑娱乐风气,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网络烂梗”最终都会失去土壤、失去市场。
  当然,辩证来看待这个问题,“网络烂梗”在学校大行其道,对孩子们百害无一利。不过,正如走红的朱文洁老师所说,“把孩子们与网络文化彻底隔绝开来既不合理,也不现实。所以,关键在于如何恰如其分地引导。”梗也有好坏之分,有的网络梗是有志趣的,而有的梗也的确恶俗,加强教育和引导,教会孩子们判断“好”与“烂”,让他们学会对恶俗“烂梗”、污秽表达坚决说不,网络梗就不会成为“洪水猛兽”。
  让孩子“好好说话”“好好长大”,是全社会的责任。让我们携起手来,对网络文明建设必须常抓不懈,反对粗俗不堪、乌烟瘴气的网络表达,为孩子们“好好说话”创造一个健康、清朗的文化空间。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制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法制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