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特别报道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教育周刊
第06版:教育周刊
第07版:教育周刊
第08版:教育周刊
标题导航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如何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如何为学生减负?
如何增加教师工资待遇?
如何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
如何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
为实现高质量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让职校学生在奋斗中成就出彩人生
为农村教育“再加码”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
2021年公布的我国首份《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6岁到16岁的在校学生中,有约17.5%的孩子患有精神障碍。青少年“心头病”何解?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建议“家校社”协同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全国政协委员姜耀东:
加强“家校”联动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
“从我个人的亲身经历来讲,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为重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原副校长姜耀东说,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的影响非常大,而现实生活中,他发现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倾向溺爱青少年,使青少年好逸恶劳、自私自利、贪图享受。
姜耀东建议,要引导和帮助家长更新观念,通过政策解读、专题培训,定期组织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或培养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师等多种方式方法,指导家长“言传身教”,帮助家长明确家庭教育在青少年心理健康中的重要地位。“当孩子从家庭走向学校,就需要家校联动。”他认为,首先要强化家庭和学校的职责和功能。学校作为育人的主阵地,应密切关心学生心理健康,营造积极正向氛围。
全国政协委员冷向阳:
将心理健康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吉林省委会主委冷向阳调研发现,造成中小学生心理和精神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专业的教师队伍不够稳定、心理卫生健康教育体系尚未形成,针对青少年心理诊治工作的专家队伍也亟待加强。
冷向阳认为,应从构建中小学生心理卫生健康教育网络、将心理卫生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由政府出资建设中小学数字化心理健康辅导平台等着手补齐短板。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15 DDCPC.COM 法制生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制生活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