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如何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
  2021年公布的我国首份《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6岁到16岁的在校学生中,有约17.5%的孩子患有精神障碍。青少年“心头病”何解?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建议“家校社”协同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全国政协委员姜耀东:
  加强“家校”联动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
  “从我个人的亲身经历来讲,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为重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原副校长姜耀东说,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的影响非常大,而现实生活中,他发现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倾向溺爱青少年,使青少年好逸恶劳、自私自利、贪图享受。
  姜耀东建议,要引导和帮助家长更新观念,通过政策解读、专题培训,定期组织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或培养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师等多种方式方法,指导家长“言传身教”,帮助家长明确家庭教育在青少年心理健康中的重要地位。“当孩子从家庭走向学校,就需要家校联动。”他认为,首先要强化家庭和学校的职责和功能。学校作为育人的主阵地,应密切关心学生心理健康,营造积极正向氛围。
  全国政协委员冷向阳:
  将心理健康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吉林省委会主委冷向阳调研发现,造成中小学生心理和精神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专业的教师队伍不够稳定、心理卫生健康教育体系尚未形成,针对青少年心理诊治工作的专家队伍也亟待加强。
  冷向阳认为,应从构建中小学生心理卫生健康教育网络、将心理卫生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由政府出资建设中小学数字化心理健康辅导平台等着手补齐短板。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15 DDCPC.COM 法制生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制生活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