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大数据背景下贵安新区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路径
  ■ 袁小容
  一、贵安新区营商环境法治保障的理论内涵
  亚里士多德始终坚持法治,认为法治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已成立的法律要获得普遍的服从;第二,大家服从的法律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据此,在静态意义上,法治要求具备一个内容完善、形式统一、结构严谨的健全法律体系。在动态意义上,法治要求公民形成学法知法守法的良好法治氛围。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正是法治现代化。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基础,贵安新区优化营商环境需要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使市场主体由内而外敬畏、认同、尊崇并自觉遵守法律,主动在法治轨道上从事商事行为,才能构建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换言之,贵安新区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引领下,健全一系列营商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及配套措施,营造良好法治氛围,促进市场主体知法守法,构建公平公正公开而有效的市场竞争环境。
  二、大数据背景下贵安新区营商环境法治化的路径选择
  第一,拓宽宣传渠道、积极培养公众法治思维。良好的营商环境,需要市场主体理解并主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立足现实,贵安新区整体经济发展与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公众缺乏对法律法规的深刻认识,法治素养仍有待提高。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贵安新区可将数字技术与法治宣传工作充分结合,为普法工作增添创新性、便利性与延展性。可采取多举措创新沟通与宣传方式,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利用公众常用喜用的视频软件开展法律学习活动,同时,相关部门应当注重意见反馈收集与研究工作,收集市场主体对法律法规在实践运作中存在的难题,可采取实地走访、问卷调查、讨论会议等形式听取市场主体提出的建议,加强理论与实践有机互动,及时优化相关规定内容。相关部门可通过举办知识竞赛、法治情景剧场等创新趣味方式,设置一定的物质与荣誉奖励,提高公众参与积极性。
  第二,完善立法体系、疏通产业有效运行障碍。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深入,全国性商事投资交易活动日益频繁,各地政策之间矛盾处导致执法主体难以选择适用规范,为执法带来较大自由裁量空间,导致执法结果可能难以使争议市场主体一方甚至双方信服。贵安新区在制定优化营商环境统一法规政策时,应当全面深入了解我国其他省份出台的相关规定,求同存异,尽量避免法规政策条文的直接冲突。在省内,应加强相关规范文件制定与实施的审核与监督,及时采取必要合法措施纠正,保持省内相关法规政策在同一轨道上运行。
  第三,提高行政效能、促进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核心在于妥善处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既要尊重市场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政府运用手段弥补市场缺陷,从而为市场主体提供可预期的稳定市场环境。一方面,贵安新区政府应加强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利用和规划国家政策资金,为大数据深入发展提供基础设施保障,为市场主体创造安全高效的营商条件。另一方面,可充分利用大数据优势,提高网上办事覆盖面,推动智能预填、智能预审、自动审批等服务,提升政务服务智能化水平,为引进投资提供更多便利。
  第四,加强司法公正、构建主体实质平等格局。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在法治的各环节中,司法决定具有终局性作用。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我国司法工作的内在追求和价值目标。化解市场中出现的矛盾纠纷,让市场主体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是推动营商环境优化的重要环节。对此,贵安新区法院应当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坚持将便民利企、高质量服务、审判高效率作为工作重心,创新优化服务举措,为营造更加稳定、公平、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司法保障。应当坚持调解优先原则,传承和发扬“马锡五审判方式”,加强争议市场主体之间沟通协调,找准问题商议解决方案,实质化解矛盾纠纷。在大数据背景下,可充分利用“互联网+”新模式,开展电子送达、远程庭审、视频调解等工作,为市场主体诉讼提供方便,秉持高效便民原则,丰富立案方式,满足不同市场需求,实质化解纠纷,为市场主体构建公平正义的营商环境。
  (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