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余庆县松烟镇:干部“沉”下去服务“实”起来
  ■通讯员 张桉墁
  近年来,遵义市余庆县松烟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精准选派干部下沉一线,推动专业力量与乡村需求深度融合。驻村干部聚焦教育帮扶、民生保障、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以“一人一策解难题、一事一办暖民心”的务实作风,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暖流”与动能。
  手把手反诈
  松烟镇大松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张洋阳自驻村以来,多次带领工作队员,针对村里老年人多、防范意识较弱的情况,长期在村委会开设“反诈小课堂”,用本地案例讲解防骗知识。
  “我作为一名公安干警,这是我的本职工作!要全力保住村民的‘钱袋子’!”张洋阳表示。
  同时,队员们还挨家挨户发放宣传单,手把手教老人设置手机反诈功能。截至目前,全村未发生一起电信诈骗案件。
  “张书记,我家的羊生病了,您能过来看看吗?”接到松烟镇大松村村民的电话后,张洋阳立即带领驻村工作队员赶赴现场,并联系镇农服中心技术员前来诊断,还主动垫付了500余元药费。由于处置及时得当,近50只羊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成功为村民挽回了近3万元的经济损失。
  心贴心帮扶
  “李老师,今天还能讲红军过遵义的故事吗?”每周一傍晚,二龙村“童心课堂”门前总有不少孩子提前等候。这是遵义师范学院驻村干部李士祥博士为村里留守未成年人打造的“第二课堂”,也成为他扎根乡村、传递温暖的生动缩影。
  初到二龙村,李士祥在走访中发现,村里有近20名留守未成年人因父母外出务工,面临课后无人辅导、情感缺少陪伴的困境。他迅速行动,协调村内闲置农房创办了“童心课堂”,并坚持每周一至周四晚间驻点辅导。除了语文、数学等基础课程,他还精心设计“红色故事会”“乡土科学实验”等特色内容,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与家乡情怀。
  在关爱儿童的同时,李士祥也致力于守护乡村的文化记忆。听到村里老人提及的“二龙传说”等被遗忘的往事,他牵头启动了《二龙村村志》编撰工作。
  面对面解难
  “以前旱季要去1公里外的山塘挑水,现在水龙头一拧就有水,太方便了。”新台村村民老何的话,道出了余庆县农业农村局驻村干部申建忠推动基础设施改善带来的变化。
  围绕“用水难”“出行难”等民生痛点,申建忠积极协调松烟镇农服中心铺设2万米入户水管,解决了1034户3840余名村民的饮水难题。同时,组织开挖500米机耕道,配套建设饮水灌溉工程,助力当地推进农业机械化,完成多户村民的三格式化粪池改造,显著提升人居环境。
  如今的松烟镇,道路更畅通、饮水更安全、村容更整洁、民心更凝聚。这些变化的背后,是广大驻村干部“把乡村当家乡、把村民当家人”的坚守与奉献。
  下一步,松烟镇将持续完善驻村干部管理服务机制,通过“精准派单、跟踪问效、群众评议”,推动干部专业能力与乡村发展需求深度融合,进一步在特色产业培育、人居环境提升、基层治理创新等领域发力,让更多“实干力量”扎根乡土,以持续的“民生温度”加速乡村全面振兴步伐。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