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基层
第03版:综合
第04版:广告
第05版:法院周刊
第06版:教育周刊
第07版:区域
第08版:交安
标题导航
让校园成为孩子们成长的乐园
赤水萌娃学非遗
正安杉木坪小学开展别样乡土文化体验活动
民警走进余庆中学开展法治讲座
青少年肺健康科普活动 走进贵州交通技师学院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贵州推进“文明、平安、法治”三位一体校园建设——
让校园成为孩子们成长的乐园
■记者 张永霞
当晨光漫过教学楼顶,贵阳市第二实验小学的校门口已热闹起来。身着浅蓝与藏青拼接校服的学生们,有的蹦跳着与执勤老师击掌问好,有的帮同学拎起沉甸甸的书包,保安师傅则弯腰为低年级孩子扶正歪斜的红领巾。
一句句清脆的“老师早”“同学好”在晨光里流转,这幅满是暖意与秩序的画面,正是贵州推进“文明、平安、法治”三位一体校园建设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贵州省以“让每个孩子在校园里安全、快乐、健康成长”为目标,从细节处发力,从需求端破题,让校园成为孩子们向往的成长乐园。
打造文明校园 让文化浸润滋养童心
走进修文县第二小学,浓浓的花香扑面而来。远远望去,桂花、银杏、紫荆等花木错落有致,每一株花木都配有精巧的挂牌简介,标注着植物学名、生长习性,让人仿佛置身于植物科普园。课间时分,常有学生围着挂牌轻声朗读,在观察中学习自然知识。
不远处的大厅里、楼道旁、走廊上,600多件书法、绘画、手工、科技作品有序陈列,展现着师生们的奇思妙想与精湛技艺。图书室、书吧内,一排排精美图书整齐排列,墨香与书香交织,将文明的种子播撒在美丽的校园环境之中。
老师和同学们说:“在这样一个美丽又干净的校园里生活和学习,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这所容纳近3000名学生的“全国文明校园”,以“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为办学理念,引领师生探索幸福教育旅程,绘就了一幅“文明花开满园香”的育人画卷。
这样的文化浸润场景,在贵州校园里随处可见。
文明校园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是培育时代新人的精神家园。近年来,我省教育系统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全国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为抓手,推出“一校一品”文化建设工程,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教学始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播种理想信念和文明的种子,让文明之花在校园绽放。
遵义市老城小学将丰富的红色资源转为德育资源,通过讲长征故事比赛、诵红色经典、办红歌风采大赛等,让红色文化渗透到学校每一个角落。
都匀市第六完全小学创建“银杏润泽工程”党建品牌,实施“深耕厚植”“舒枝展叶”“开花结果”三大行动,让百年银杏成为陪伴学生成长的“文化符号”。
织金一中以“承道立德·多元发展”为办学特色,常态化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文明礼仪教育,通过组织举办各类赛事活动,构建独具特色的活动育人新范式。
如今,主动问好、随手捡垃圾、有序排队已成为贵州校园里的常态,文明的种子正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创建平安校园 让安全意识融入日常
“呜——呜——”10月13日14时整,一阵尖锐的防灾警报划破江口县第四小学的宁静,全校近1000名师生迅速行动,一场实战化防灾减灾应急疏散演练正式拉开帷幕。
各班班主任迅速组织学生在教室走廊排成两个纵队,指导学生双手抱头、蜷曲身体、降低重心,做好自我防护。随后,各班师生按照预设路线有序撤离,楼梯转角处有安全员指引方向,避免拥挤碰撞。仅用2分15秒,全体师生便安全到达操场指定疏散地点,班主任迅速清点人数并向总指挥、该校校长唐琪汇报。
“我们每次都会设置不同的突发场景,让学生真正掌握自救技能。”唐琪表示,全体师生将以此次演练为契机,进一步掌握应急避险技能,提升学校整体应急处置能力。
校园安全无小事,维护校园稳定,确保一方平安是重大政治责任。近年来,我省以创建平安校园为目标,不断完善校园安全规范化建设长效责任机制,构建了“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防控体系,建立起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群防群治的学校安全工作体系,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校园及周边治安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全省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每天接送孩子时都能在校门口看到由警察、教师、家长等组成的‘护学岗’,学校还经常邀请家长听安全课,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特别放心。”贵阳市观山湖区世纪城小学家长刘女士说。
一个个暖心举措,让“平安”不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融入日常的行动:是演练中熟练的避险动作,是巡查时细致的隐患排查,是校门口坚守的护学身影,更是家校同心筑起的防护屏障。
构筑法治校园 让法治精神守护成长
“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依法应对校园欺凌吗?”“假如遭遇电信网络诈骗,又该怎么保留证据、寻求帮助?”9月2日,清镇市人民法院审委会专职委员、法治副校长杨孝元走进清镇市博雅实验学校,为全校800余名高一师生带来一堂干货满满的“开学第一课”。
每年开学季,众多和杨孝元一样的法治副校长们,走进校园,化身传播法治的“特殊老师”,将三尺讲台变成普法现场,引导广大青少年“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近年来,贵州省教育系统始终把法治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坚持课堂教学和宣传教育并重,通过开展法治进校园、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将法治教育融入学校工作各方面,为青少年成长筑牢法治之基。
为让法治教育更接地气,贵州省政法系统和教育部门通力合作,组织法治副校长进校园协助学校开展法治教育、安全管理、预防青少年犯罪等工作,不断促进中小学法治宣传教育走深走实。同时,健全法官、检察官校园普法机制,组织学生到法院、检察院、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基地参观,通过案例警示和实物展示,让学生切实感受法律的权威和公平正义。
作为法治教育的主阵地,全省各级各类学校通过举行“学宪法讲宪法”演讲、建立“法治教育基地”、组织模拟法庭、进行法治宣传实践以及设置“法治走廊”展板、墙报、宣传栏、校园广播、图书角等多种方式,不断丰富青少年学法形式,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
在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法治教育还融入了民族特色。榕江县车民小学依托“苗乡侗寨少年法学院”,打造“民歌普法”品牌——政法干警与师生一起,将防拐骗、禁毒等法律知识改编成侗族大歌、苗族飞歌,在传唱中传递法治理念。
从文明习惯的养成到安全技能的掌握,从法律知识的普及到规则意识的树立,我省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每一所校园都成为守护孩子成长的温暖摇篮。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