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正安杉木坪小学开展别样乡土文化体验活动
学生体验打糍粑。

写“福”活动。

  本报讯(通讯员 蒋勃)白胶纸巾“染发”寄情、石臼糍粑飘香、蒙眼寻亲暖心……近日,正安县和溪镇杉木坪完全小学的校园里洋溢着一片温馨与欢乐,一场以“孝亲敬老·乡土体验·亲子互动”为主题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传承传统、学会感恩。
  阳光洒在操场上,学生们整齐围坐,几位老人代表站在中间,将他们记忆中的重阳节娓娓道来。“那时候,家家户户打糍粑,我帮你家打,你帮我家打,热闹极了!”老人眼中闪着光,孩子们听得入神。
  “爷爷奶奶,你们小时候的重阳节和现在一样吗?”活动后有孩子好奇地问。老人耐心解答,老师适时引导,比较古今节日习俗的变迁。这堂生动的口述历史课,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
  随后,学校结合学段特点设计孝心礼物制作。一二年级孩子用白胶、纸巾为“卡通爷爷奶奶”“染发”,在动手操作中种下关爱长辈的种子;三四年级亲子携手创作“福”字图,以彩笔勾勒多样“福”字,传递对老人的美好祝福;五六年级学生分别制作纸杯菊花和敬老贺卡,剪裁、卷边、绘画,将心里话倾注指尖,让每份礼物都意义非凡。
  亲子游戏环节更是欢声笑语不断:低年级孩子蒙眼寻亲,凭声音拥抱家人,棒棒糖的甜味与亲情的温暖交织;家长们在“返老还童钓钓乐”中重拾童年乐趣,用简易钓具完成挑战,现场欢呼声此起彼伏;高年级学生的“魔力转圈圈”游戏,在旋转传纸的互动中锻炼平衡能力,更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打糍粑作为传统项目,将活动推向高潮。家庭分组轮流上阵,用石臼与糍粑棒将熟糯米捶打成细腻糍粑。孩子们与家长、老师一起体验制作过程,随后将裹着白糖和黄豆粉的热糍粑送到老人手中,温暖话语伴着香甜滋味,滋润着每位老人的心田。
  此次活动依托乡村农耕文化特色,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实践。杉木坪小学用别样方式让传统节日焕发新生,不仅让孩子们读懂重阳节的文化内涵,更让孝亲敬老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彰显了乡村教育的活力与价值。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