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基层
第03版:综合
第04版:视点
第05版:时评
第06版:平安贵阳
第07版:消防
第08版:区域
标题导航
“坑老”陷阱花样百出,如何守好老人的“钱袋子”?
鄯善: 引导老年人检举揭发诈骗犯罪线索
延吉: 深入辖区开展防范养老诈骗专题宣传
“银发顾问”市场需求大增,如何规范发展?
别让老年人一边上网一边上当
方军(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应引导老年人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和渠道
陈俊华(中央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投资系教授):防范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名义的骗局
方彧(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战略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老年人应与受托人签订委托书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别让老年人一边上网一边上当
■陈一帆
利用AI换脸拟声技术,冒充名人或亲戚实施诈骗;在直播间里尬演卖惨,实则推销劣质保健品;通过算法推送浮夸微短剧,诱导开通自动扣费……当前,随着老年人“触网”程度加深,各类新式“坑老”骗局层出不穷,且手段不断升级,更加隐蔽和精准化,让老年人防不胜防。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围绕涉老新型网络消费陷阱等话题建言献策;政府工作报告和两高报告也将加强老年群体权益保障工作置于重要位置。
老年人是网络社会的后来者。在数字化浪潮下,老年群体作为反诈的薄弱环节,需要全社会给予引导和帮助,构建安全友好的网络环境,让“数字鸿沟”变为“护老屏障”。
打击“坑老”骗局,需要依靠制度治理的刚性。应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针对新型骗局增设相应条款,明确责任主体、认定标准、处罚措施等。要对涉老诈骗“新马甲”精准发力,增强对“坑老”犯罪的惩治力度。
此外,网络平台应在产品设计和服务流程上充分考虑老年群体的特殊需求,优化内容审核和推送机制,加强风险提示、操作引导,让科技更拥有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
不少老年人被骗,根源在于情感需求的缺失。要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社交。子女更要多和父母交流,常回家看看。温情相伴,才是老年人最好的反诈良方。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