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基层
第03版:综合
第04版:视点
标题导航
龙里县谷脚镇:“一村一特”育新风 四力并举兴万家
毕节市七星关区:警校协作为青春成长注入“暖阳”
图说新闻
印江检察:亮剑职业病防护 为劳动者护航
仁怀检察院:织密行刑衔接法治网
六盘水市钟山区:法治清风入乡村
听证照见公正 说理温暖人心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听证照见公正 说理温暖人心
——独山县检察院暂予监外执行审查案的法治观察
■记者 罗翔 通讯员 金筑萍
当司法程序走出法庭、向公众敞开大门,当法律条文不再是冰冷的文字、化作耐心的解读,公平正义便有了更鲜活的模样。近日,独山县人民检察院对周某某暂予监外执行审查案组织的公开听证会,正是这样一场“让正义看得见”的实践,在听证的每一个环节里,都藏着法治的温度与力量。
听证启幕:以程序公开筑牢公正基石
暂予监外执行,一头连着刑罚执行的严肃性,一头牵着当事人的权益保障,容不得半点含糊。当周某某因身体原因向法院递交暂予监外执行申请,当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向检察院征求意见时,独山检察没有选择“书面审查”的简便路径,而是以一场公开听证会,为司法公正搭建了透明的舞台。
这不是一次随意的决定。办案检察官先全面梳理案情、细致研判细节,再依据《人民检察院办理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监督案件听证工作指引》敲定听证方案,每一步都踩着“规范”的节拍。人民监督员、听证员的全程参与,更让这场听证多了“第三方监督”的砝码。正如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的听证程序,让暂予监外执行的审查过程从“幕后”走到“台前”,从源头上杜绝了“暗箱操作”的可能,让公正有了坚实的程序支撑。
听证现场:以情理交融化解抵触坚冰
“我这身体连生活都不方便,怎么就不能监外执行?”听证会一开始,周某某及其家属的抵触情绪便摆在了台面上。在他们心中,“生活不便”就是申请监外执行的“硬理由”,对法律规定的“法定保外就医情形”却知之甚少。
此时的检察官,没有拿法条当“挡箭牌”,也没有简单否定当事人的诉求,而是化身“法律讲解员”与“情绪疏导员”。他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拆解《刑事诉讼法》:“生活不便确实值得体谅,但法律规定的‘保外就医’有明确标准,得是病情达到影响刑罚执行的程度,这和咱们日常说的‘不方便’不是一回事。”说着,他又拿出专业医疗机构的鉴定意见,一条一款比对病情与法条,让抽象的法律标准变成了看得见的“对照单”。
更暖的是,检察官没有打断家属的倾诉,而是耐心听完他们的担忧,再轻声告知:“要是以后病情有变化,只要符合规定,还能重新申请,咱们得走合法的路子。”一句句解释、一声声安抚,像春风化雨般消解了当事人心中的疑虑与抵触。当周某某最终说出“愿意服从法律决定”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起案件的推进,更是司法与民心的双向奔赴。
听证余韵:以法治初心传递平等光芒
这场听证会落幕了,但它留下的远不止一份“不予暂予监外执行”的决定。在周某某及其家属理解法律的瞬间,在听证员监督过程中见证的规范,在社会公众听到这个案例时感受到的透明。这一切,都在传递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核心要义:无论身份如何、境遇怎样,法律的标尺不会倾斜,司法的公正不会缺席。
独山检察的这场实践,更是对“刑事执行监督”的生动诠释:监督不是“挑错”,而是以公开促公正、以说理促服判,让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检验,让每一位当事人都感受到司法的尊重。当暂予监外执行的审查不再是“一纸决定”,而是一场充满温度的法律对话,当检察监督不再是“幕后监督”,而是阳光下的规范运作,法治的公信力便在这样的细节里慢慢积累、深深扎根。
或许,这就是听证制度的意义所在:它让公正不再是抽象的理念,而是看得见、听得懂、能信服的过程;它让法律不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带着温度、连着民心的准则。而独山检察,正以这样的实践,让法治的光芒照亮每一个需要公平正义的角落。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