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基层
第03版:综合
第04版:视点
标题导航
龙里县谷脚镇:“一村一特”育新风 四力并举兴万家
毕节市七星关区:警校协作为青春成长注入“暖阳”
图说新闻
印江检察:亮剑职业病防护 为劳动者护航
仁怀检察院:织密行刑衔接法治网
六盘水市钟山区:法治清风入乡村
听证照见公正 说理温暖人心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龙里县谷脚镇:“一村一特”育新风 四力并举兴万家
■记者 吴文珑
晨曦初照,龙里县谷脚镇的文化广场上,山歌悠悠回荡,几位村民悠然地跟着旋律打起节拍,沉浸在这质朴而欢快的氛围里。今年以来,该镇立足全镇11个村(社区)的发展实际,深度挖掘各村特色资源,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创新性探索文明实践“一村一特”发展模式。通过精心设计“趣、活、新、暖”四位一体的工作抓手,全面提升群众文明素养,着力培育文明乡风,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趣味活动让文明理念入人心
“移风易俗要记牢,彩礼攀比不可取……”谷脚镇谷冰村的文明实践赶大集上,山歌传承人把新风尚编成唱词,台下村民跟着哼唱的同时,还踊跃参与“文明知识大闯关”。这场集趣味问答、情景模拟于一体的集市,只是谷脚镇20余场文明实践赶大集的一个缩影。
龙里县谷脚镇在“趣”字上下功夫,以生动形式深化文明实践。该镇不仅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20余场文明实践赶大集活动,还创新引入趣味问答、情景模拟等互动环节,累计吸引超过8000名群众热情参与,发放各类宣传资料逾1万份。
同时,该镇在移风易俗启动会上巧妙融入地方特色山歌表演等文艺节目,吸引1000余名群众到场观赏。特别策划了“村歌嘹亮·村‘艺’盎然”系列文化活动,组织村民创作反映家乡风貌的村歌30余首,并成功举办5场专题演唱活动,让文明乡风随着旋律传遍山间田畔,吹进千家万户。
特色比拼让乡村活力被点燃
“你看我家院坝的盆栽搭配,不比城里的花园差!”谷冰村的村民指着自家的庭院,向观摩交流的邻里介绍。村里的庭院经济竞赛让30余户村民动起手来,既美化了环境,又通过售卖花草、果蔬实现了增收。
在“活”字上做文章,该镇以多彩活动激发乡村活力。谷冰村通过庭院经济发展竞赛,带动村民实现增收和环境改善。
与此同时,该镇云龙社区也创新开展物业服务技能大比武、消防技能比武等,有效提升物业服务水平。而该镇茶香村则持续开展“金果果红票票”刺梨产业大比武,助力刺梨产业健康发展……全镇11个村(社区)先后举办镇级观摩交流会,开展10余场村级文艺活动和7次集中评比,共评选表彰109个先进典型,在全镇营造出浓厚的比学赶超氛围。
文化创新让乡风根脉得传承
在龙里县谷脚镇观音村红色文化体验馆,斑驳的历史印记与现代展陈交相辉映。每一件物件都诉说烽火岁月,沉浸式场景复原重现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自开馆以来,这里已累计接待游客超万人次,党员在此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等。讲解员通过生动的语言,让红色故事焕发新生;一个个感人至深的革命事迹,“四德”理念如春雨润物,在参观者心中悄然扎根。
在“新”字上求突破,以文化创新传承乡风文明。对此,观音村积极挖掘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文化体验馆,并大力推进“四德”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已累计接待参观群众逾10000人次,全县500余名党员也到此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有效促进了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助力崇德向善文明风尚的形成。
而该镇谷脚社区则以“龙的精神”为核心,开展了特色舞龙、接龙等文化活动,成为传递邻里温情、凝聚社区共识的重要载体,让“龙的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也为乡风文明建设注入了鲜活的文化元素。自2025年以来,各村(社区)共举办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10余场次。
贴心服务让干群同心暖万家
日前,在龙里县谷脚镇的第三届“舞林争霸”赛的民族文化专场上,布依族的转场舞、苗族的芦笙舞轮番上演,身着民族服饰的舞者用肢体语言诠释“和谐共融”;红色文化专场中,红色旋律下的舞蹈表演,让革命精神直抵人心。在“暖”字上见真情,这只是龙里县谷脚镇以贴心服务凝聚民心民力的生动缩影。
该镇深入聚焦“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工作目标,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持续举办第三届“舞林争霸”赛。同时,创新比赛形式,紧扣“多彩民族,和谐共融”主题,特别设置民族文化专场,充分展现各民族舞蹈的独特风情;以红色歌曲为背景,精心打造红色文化专场,通过舞蹈艺术传递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
此外,各村(社区)深入开展“进万家门、知万家事、解万家愁”活动,有力推进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完善及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切实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100余个。
如今,谷脚镇以“一村一特”为笔,以“趣活新暖”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布上绘就了文明新风的生动图景。这种将文化传承与群众需求深度结合的实践,既激活了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更实现了精神文明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也绘就出了乡村振兴的文明新画卷。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