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基层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公益广告
第06版:理论
第07版:视点
第08版:人大周刊
标题导航
浅议当前刑事案件中女性当事人合法权益保护
让“理论宣传二人讲”出新出彩
“00后”高职学生特点与“95后”辅导员工作方法创新研究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00后”高职学生特点与“95后”辅导员工作方法创新研究
■ 黄永胜
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3号公布《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文件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
由此可见,辅导员作为高等学校学生发展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在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群体以及辅导员群体呈现出多元化与年轻化的发展态势,两者之间的相互碰撞,为学生成长带来了新的工作方法与实践路径。
本文分析“95后”高职院校辅导员与“00后”高职学生之间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探讨出相对应的工作方法创新点,以期为更多“95后”高职院校辅导员提供解决学生问题的方式方法,从而进一步帮助“00后”高职学生成长成才。
一、“00后”高职学生特点及成因分析
(一)“00后”高职学生学习及生活特点的被动化与娱乐化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区别于本科院校,注重学生的技能与实践,更加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就目前调研情况而言,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及生活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较为被动化。大多数学生处于自暴自弃的“混日子”状态,在学习上只会机械地完成老师课堂布置的任务,很少积极联系老师去主动学习。此外,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睡觉、玩游戏等情况屡见不鲜,他们对本专业的学习缺乏明确的方向与动力。
第二,学生生活现状呈现出娱乐化与懒惰的特点。随着智能时代的更新迭代,高职学生依赖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工具,在现实生活中下载多个娱乐工具,沉迷于游戏或其他娱乐的虚拟世界中,这些占据了现实生活的主导部分。而且,大多数学生除了上体育课,每周运动次数不会超过3次,也很少在凌晨12:00前入睡,导致生活状态过于娱乐化和懒惰。
第三,从日常的观察与走访调研来看,高职学生学习及生活也渐渐走向数字化与灵活化。很多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倾向于自学,觉得能够依靠线上课堂学到一些知识,这让学生们有了更多的学习选择,也使得学生学习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二)“00后”高职学生心理及行为特点的脆弱化与两极化
“脆皮大学生”已经成为现阶段对大学生调侃的一种新形式。如大学生上个厕所,蹲的时间太长,就骨折了;大学生打个喷嚏,动作幅度太大,就腰椎间盘突出了;大学生分了个手,因哭得太凶,就出现呼吸碱中毒等现象。将上述这些调侃对应到高职学生身上,也能看出高职学生心理脆弱化的特点。
目前进入高职的“00后”学生,不仅身体状况弱,心理状态也异常脆弱。最近,以高职院校全校学生为对象发放了4000余份心理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800余份,其中出现一级预警的学生占2%,出现二级预警的学生占25%,出现三级预警的学生占20%。从预警中观测出的结果看,大多数学生存在失眠、焦虑、抑郁等情况。通过与学生谈心谈话发现,学生主要表现出与父母关系紧张、恋爱分手、学习压力大、对未来迷茫等一系列问题,进而导致心理脆弱。
与此同时,“00后”高职学生在行为特点上也呈现出了两极化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要通过网络与人交流沟通,在网络上有自己的交往方式,有自己的社交圈层等。而在现实生活中与之当面交流沟通上,学生表达能力欠缺,不敢参加活动,不愿意交流沟通,这明显形成了网络上是个“e人”,现实中是个“i人”的两极化矛盾特征。
二、“95后”辅导员群体特征及现状
为响应教育部提出的“按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的要求,很多“95后”刚毕业的研究生及本科生走向了辅导员岗位,辅导员队伍呈现年轻化的态势,高校学生群体也从“90后”变成了“00后”,随之而来的是“95后”辅导员工作开展将面临新的挑战。
作为新一批进入工作的高职辅导员,基本年龄分布在24—30岁,趋向于年轻化,与学生之间相差4—8岁,更像是同龄人之间的相处。一方面,年轻辅导员作为“网络原住民”熟悉互联网的专业术语,了解学生的语言习惯、兴趣爱好和思维方式,能在与学生交流中减少隔阂,容易获得学生的信任。
另一方面,在语言沟通上具有天然优势,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思维和行为逻辑。而且“95后”辅导员自身处于职业初期,需要从原本的学生角色转向为管理者的角色,但在转换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挑战,如工作经验不足,在处理学生复杂问题时缺乏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等专业知识上存在欠缺,从而影响工作开展的深度和专业性;同时,部分“95后”辅导员对自身角色定位不够清晰,容易忽视学生思想动态,且队伍稳定性不足,存在职业倦怠现象。
三、“95后”辅导员对“00后”高职学生的工作方式创新
(一)打破传统思维,建立圈层化组织模式。
传统的教育思维方式现阶段已无法满足对高职学生的培养需求,需要打破传统模式的思维桎梏,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紧跟年轻人的步伐。从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以及行为特点来看,目前学生大致分为三个不同的圈层。
第一,以技能大赛为主的比赛圈层,学生想要学习一项技能,通过技能达到职业规划的目标;第二,游戏娱乐圈层,沉迷于游戏娱乐,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第三,自然平淡圈层,按时上课,不争不抢,顺利完成学业。针对上述学生群体的不同圈层情况,要建立圈层化的组织模式。首先,建立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带队的模式,为技能大赛圈层营造一个全面备赛和比赛的氛围,从而取得比赛成果;其次,要深入游戏娱乐圈层,建立多个学习与游戏帮扶小组,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从侧面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最后,关注自然平淡圈层,建立激励奋进机制,让学生积极主动寻求目标方向。
(二)增强自身能力,构建数字化管理矩阵
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必须增强自身能力,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既要做学生管理的“专家”,又要做各个专业的“杂家”,体现出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95后”辅导员作为“数字原生代”,对各项数字工具掌握于心。但随着信息的大量涌入,既要防范好这一数字化智能工具带来的弊端,也要用好这一数字化智能工具。
现在大学生手机上必备的软件,如学习通、今日校园、乐跑、抖音、快手等App使用频繁,所以可以制作一些具有网感的思政内容,利用智慧数字平台传达信息。
另外,既然要用好数字化,就要针对学生所使用的数字化平台进行规律探索,把具有相同数字化平台爱好的学生进行划分,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从而构建出数字化的管理矩阵。
(三)定制个性方案,提供柔性化服务供给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与特色,在各个方面都存在差异。从与学生的日常相处中可以发现,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优势特长。如有的学生思维活跃,有极强的动手能力,在技能大赛中崭露头角;有的学生擅长画画和音乐,在各个活动中,展现出了自己的艺术特长;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弱,但是实践能力强,在“三下乡”期间能够深入村头田野,收集第一手资料。
所以,应根据学生的差异,制定相应的方案,进而帮助学生成长成才。与此同时,一方面,可以设置“辅导员开黑日”“辅导员心愿日”“夜宵谈话”等非正式沟通机制,营造平等的对话场景,让学生近距离敞开心扉,以便了解学生的现状和突发的异常情况。另一方面,可以根据“i人”和“e人”的性格特征,制定符合双方的方案,帮助其成长。此外,也可以建立“问题解决便利店”的柔性化机制,从宿舍维修到就业、创业咨询,可以通过智能报备系统“一键知会辅导员”,辅导员也可以快速解决学生遇到的各项问题,大大提升为学生服务的质量。
“95后”辅导员对“00后”高职学生工作方法的创新,从多个角度致力于构建尊重学生差异、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发展的高职教育新生态,为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解决方案的新范式,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
(作者单位:贵州传媒职业学院。本文系“‘2025年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和思政课建设’课题成果”)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