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化解纠纷418起,276万元涉案金额全部履行
印江法院“三步工作法”破解物业纠纷难题
  ■记者 姚强 冉龙飞
  “没想到不用打官司,小区解聘物业的事儿就解决了,还拿到了逾期办证的赔偿!”家住印江自治县尚城国际小区的业主王女士,至今对去年那场群体性纠纷的化解结果赞不绝口。这场涉及162户业主的矛盾,最终被印江自治县人民法院通过“多元化解”机制妥善处理,还成为最高人民法院多元解纷案例库中贵州省法院首批入库案例。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叠加居民维权意识提升,物业纠纷数量激增、矛盾易激化,成为影响基层治理和群众生活的“烦心事”。面对这一难题,印江自治县人民法院主动破局,构建“多元化解—裁判引领—长效治理”三步工作法,自2024年以来,累计化解物业纠纷418起,276万元涉案金额全部实现主动履行,让“小案件”托起“大民生”。
  多元化解聚合力
  “以前业主有诉求,要么找物业扯皮,要么往法院跑,现在微信群里@网格员,很快就有人响应。”谈及变化,印江自治县城南社区调解员李师傅深有感触。
  为了让矛盾早发现、早解决,印江自治县人民法院联合住建部门出台源头治理方案,建立“法院+住建+街道”机制,2024年以来召开会商6次、解决共性难题8项,诉前化解尚城国际小区162起群体性纠纷;依托“多网合一”,将社区35个物业区域纳入网格化管理,搭建微信平台并配备“党员中心户+调解员+AI数字模型”团队;依托贵州数字法院“大比武”创建“物业纠纷预警指数”模型,2024年预警并化解隐患62起。
  同时,在4个示范小区设“红色物业”服务站,整合18个业委会、6个物管会力量,建立“社区+业委会+物业”双周例会与专项攻坚机制,2024年破解4项堵点问题、推动物业费收缴率达86%。组建“专职调解员+行业专家+法律顾问”队伍,构建“分级调解+司法确认”模式,培育专业调解员8名,2024年通过法院调解平台调解283件纠纷,成功率91.32%。
  此外,还构建“1(县级调解中心)+4(社区调解室)+N(巡回调解点)”网络,实行“调解员轮驻+法官包片”制度,开展“午间调解”“周末法庭”服务,累计接待咨询1200余人次、巡回调解74起。运用“无诉智慧门牌”小程序处理诉求131件次,通过大数据形成物业服务“红黑榜”,反馈行政部门以倒逼服务提升。
  裁判引领提效率
  “从立案到拿到结果,才用了10天!”业主陈先生因物业拖欠维修基金起诉到法院,印江自治县人民法院物业纠纷速裁团队的高效让他颇为意外。
  为了不让纠纷“拖成大麻烦”,印江自治县人民法院建立“诉前调解+司法确认+速裁快审”三级机制,85%以上纠纷化解在诉前。创新“示范判决+类案调解”模式,多渠道发布典型案例、提炼裁判规则,开展7场巡回审判,带动诉前化解同类纠纷165件。
  该院还制定要素式审判规程,设速裁团队并加大财产保全力度,2024年以来速裁114件,平均审理期10.8天;建立“判后答疑+自动履行”机制,裁定诉前保全 107 件,裁判自动履行率达97.73%。
  据印江自治县人民法院立案庭法官介绍,针对案件中发现的管理漏洞,该院还向相关部门发送2份司法建议书,推动出台《物业服务标准化建设指引》,指导街道、社区规范业委会(物管会)组建与人员选用,保障其良性发展。
  长效治理固根本
  “现在物业费怎么花,小区公示栏写得清清楚楚,我们缴得也放心。”印江自治县某小区业主刘先生说。
  为了实现长期和谐,印江自治县人民法院联合多部门建立“政府监管+业主评价+第三方评估”综合考评机制,在微信群开通物业服务质量评价通道,明确专人收集业主评价。并且,将评价结果推送物业主管行政机关,建议与物业招投标挂钩,淘汰不合格企业。
  去年以来,“美好家园”创建、“物业开放日”等活动的举办,以及4支社区调解志愿者队伍的成立,让业主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物业费透明化”公示栏更成为小区“信任桥”,有效提升了业主满意度。如今,印江的物业纠纷少了,小区环境好了,群众的幸福感也实实在在提了上来。
  下一步,印江自治县人民法院将继续优化“三步工作法”,让多元解纷更高效、裁判引领更精准、长效治理更扎实,为基层社会治理和群众安居乐业筑牢法治屏障。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