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贵定县法检协同开展“监督+听证”——
群众11年心结终化解
  ■记者 罗翔
  9月,秋风裹着桂香吹进贵定县人民法院的听证室。室内,长条桌两端的案卷泛着微黄,桌旁的人各怀心事却同向而行。这是一场为解开11年合同纠纷信访“心结”而设的特殊听证会,更是贵定县法检两院以“看得见的公正”将司法温度揉进每一个细节的生动实践。
   “我只想‘有个说法’”
  “这纸合同我揣了11年,从一审到再审,今天就想知道,当初的履约记录到底算不算数?”信访人老李(化名)坐在申请人席位上,手指反复摩挲着边角起皱的合同复印件,声音里藏着岁月积压的急切,却始终保持着分寸。他面前的材料,密密麻麻地批注记录了每一次庭审的疑问。
  听证开始后,老李微微前倾身体,目光紧盯检察官手中的案卷:“2017年的对账函法院说‘证据不足’,可我明明交了物流单,为啥不算?”他的提问没有激昂的情绪,只有对“事实”二字的执拗。说话时,他下意识地把材料推向前方,仿佛想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看清那些被时光磨淡的字迹。当检察官低头翻找凭证时,他又悄悄坐直了身子,指尖悬在笔记本上方,等着记下每一个关键答复,眼里是对“有个说法”的满心期盼。
  法检携手为群众解惑
  “李师傅,您看这份2018年的银行流水,我们和法院一起核查过,这里的回款记录正好对应您说的物流单。”受邀参会的检察官小王(化名)轻轻推开案卷,指尖停在标注“关键证据”的页签上,语气如同拉家常般平实。为了让老李听懂,他特意把“证据链完整性”拆成了“先有物流单、再有回款、最后对账”的逻辑,语速放得极慢,每说一句就抬头看一眼老李的反应,生怕漏过他眼神里的疑惑。
  老李追问:“再审为啥改了判决?”另一位检察官老张(化名)接过话茬,顺手拿起笔在草稿纸上画了个时间轴:“您看,2020年再审时,我们补充了对方公司的财务报表,这就像拼图多了一块,事实认定自然更完整。”他的笔在“财务报表”和“物流单”之间画了条连线,“不是之前的判决错了,是我们找齐了更全的证据,这正是司法对‘事实’的负责。”
  主持听证的法官则像“温和的桥梁”,当老李情绪微涌、声音不自觉提高时,他悄悄递过一杯温水:“李师傅,喝口水慢慢说,今天的时间足够咱们把理讲透。”检察官阐述法律意见时,他手中的钢笔不停记录,遇到关键处便及时插话:“刚才提到的‘补充核查报告’,对方公司的代表有没有要补充的?”一句话既维护了听证秩序,又让坐在角落的利害关系人感受到“被重视”。
   “监督+听证”维护司法公正
  这场听证会没有“单向输出”的冰冷,只有“多方对话”的坦诚。法官以公开透明搭建平台,让“司法过程”不再藏在案卷背后;检察官既带着监督的责任而来,又以支持法院办案的态度参与,“监督与支持并重”不是口号。当他们一起核对证据清单并为老李解释“法律适用的变化”时,两种司法力量拧成了一股绳,朝着“实质化解矛盾”的目标发力。
  听证结束时,老李捧着检察官整理的“证据梳理表”,手指在“结论”一栏反复摩挲,眉头渐渐舒展开:“原来你们都查过了,我这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他的话很简单,却道出这场听证会的核心。司法公正从来不是“一纸判决”,而是让当事人“看懂、信服、放下”。
  如今,听证室的法槌早已落下,桌上的案卷已被整理得整整齐齐,而那份写满“理解与信服”的听证记录,正成为贵定县司法公正画卷中最温暖的一笔。法检两院的行动并未止步,贵定县人民检察院将把此次听证中的“证据共核”“联合释法”等做法,转化为民事诉讼监督的常态化机制。贵定县人民法院也将与检察院共建“信访案件听证协作清单”,让“监督+听证”不再是个案特例,而是照亮更多积案的“长效光”。正如检察官小王所说:“案卷会变厚,但群众的‘心结’要变薄,这才是司法为民的真正意义。”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