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人大常委会视察中心城区保供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工作。 ■通讯员 过安衡
10年来,遵义市人大常委会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立法服务中心大局、聚焦民生关切。14件地方性法规和9项决议决定,为全力推动遵义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保障。
把准方向 筑牢法治根基
立法,是重要的政治活动,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
10年来,遵义市人大常委会从立法计划审定、重要制度设计到法规草案表决,从事前请示、事中汇报到事后报告,全面贯彻党中央、省委和遵义市委决策部署,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将党的全面领导贯穿立法工作始终。
科学立法,需要科学理论指导。遵义市人大常委会为提高立法质效,在强化理论武装的同时,强化学习和培训,提高理论水平。
通过一次次授课、一场场培训、一轮轮学习,立法队伍的理论素养、业务能力、“政治三力”显著增强,为地方立法高质量开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0年来,聚焦生态环保、民生福祉、安全保障等重点领域,因需、应时、有序推进地方立法工作。制定遵义市湘江保护条例、出台加强桐梓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决定,以法律“红线”守护生态“绿线”;制定遵义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条例、遵义农业产业发展促进条例,以高质量立法保障改革进程……
诸多立法选题、系列立法实践、大批立法成果,是遵义市人大常委会紧扣中心、服务大局,在立法工作中持续发力、精准施策的生动体现。
站稳立场 回应群众关切
立法权,来源于人民,用之于人民。
保障人民权益,是立法永恒的目标。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每一件地方性法规、出台的每一项决议决定,都承载着沉甸甸的民意期盼,肩负着守护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神圣使命。从预防校园欺凌到养老服务,从基层治理到产业发展,从柴米油盐到诗和远方——通过立法构建的法律制度体系,全方位、全周期地守护着人民的尊严、自由与福祉。
立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开门立法,健全民主机制,畅通民意渠道。
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汇民意、聚民智”的桥梁作用,对立法中的专业和疑难问题咨询专家学者,召开立法听证会,通过遵义人大网等网络平台公开征求意见、征集建议……
众智谋事必明,众措举事必成。
2015年以来,遵义市人大常委会瞄准群众所盼、发展所需,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办法等法规和决定相继出台,遏制了餐饮浪费、公共绿化毁损、农村公路管养缺失等现象,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历史积弊与现实疑难,疏通了民痛、解决了民忧、温暖了民心。
立足市情 彰显遵义特色
红色是遵义最鲜明的文化标识。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遵义作为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之地,红色文化资源数不胜数。
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制定遵义市红色遗存保护利用条例等法规。以法治之力,让红色故事永续传颂、红色火种薪火相传、红色资源焕发光芒。
同时,为将绿色生态优势转化发展优势,围绕生态环境领域,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制定遵义市市辖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加强桐梓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决定等5件地方性法规和1项决定,以立法方式构筑绿色生态保护屏障。
酱香美酒,早已融入遵义血脉,成为这座城市最耀眼的经济名片与产业脊梁。遵义市人大常委会积极作为,制定遵义市红高粱生产环境保护规定,对红高粱的保护区划、标准体系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通过立法为遵义白酒产业注入澎湃动能,开启一场质效并举的深刻变革。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立足新时代,遵义市人大常委会恪守讲政治、为人民、重质效、有特色原则,扎实推进地方立法,持续提升立法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