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创新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杨振彬 孙美璆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近年来,贵州在基层治理领域积极探索创新,着力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基层治理之路。
  党建引领:夯实基层治理根基。贵州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将党组织建设深度嵌入基层治理单元,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立体化组织体系。一是建立健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从省级、市(州)级、县(区)级相应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二是建立健全党建联动机制。形成党建联动机制,明确各个层级的职责职能,聚焦基层治理各项工作,保证基层治理工作推进有力、环节畅通。三是建立基层应急响应“吹哨”机制。在基层治理中要延伸基层治理触角,严密织牢基层治理网,将“乡镇(街道)党委+村(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代表”充分利用起来,聚焦应急事件处置和应急能力提升,形成“吹哨”响应机制,实现治理触角网状覆盖,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共同解决基层治理痛点难点问题。
  文化铸魂:厚植基层治理底蕴。立足民族文化特色,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治理动能,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治理生态,有效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一是群众民主参与、民主商议、民主决策,推行移风易俗,实现“行政治理”转变为基层群众的“集体共识”。雷山县望丰乡五星村,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村寨,在探索基层治理实践中,该村通过民主协商废除红白喜事中“按人头分肉”返礼习俗。二是深化宣传农村治丧效果的良好风气。创作民族语言歌曲,传唱文明新风带来的新气象;建立“习俗甄别委员会”,对传统仪式进行分类整治,走出了一条传统村落现代化治理新路径。三是创新基层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充实基层矛盾纠纷调解队伍。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在创新基层治理实践中,成立了“水书先生”、绣娘调解室、水乡巾帼调解队,设立“双语”立案窗口,其治理场域呈现传统乡土逻辑与现代治理的复合互构,一方面对民族文化进行了有效保护与利用,另一方面又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
  多元参与: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坚持创新基层治理方式、健全基层治理机制、汇聚基层治理力量,重塑基层治理空间和治理主体,形成多元共治新格局。一是建强基层党组织基础,筑牢乡村治理根基。因地制宜谋定产业,搭建抱团发展产业模式,建立保底分红机制,切实让村民享受到产业发展红利,提高村民参与产业发展和村庄治理的积极性。二是招引优秀人才,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培育新型人才,采取实践锻炼和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队伍;聘请农村职业经理人,依托农村职业经理人的市场优势、人脉优势和管理优势,提升村域品牌知名度。三是发挥“智囊团”智力支持,破解乡村治理难题。与各领域专家学者、文旅行业资深从业者、社会商业人士等进行常态化沟通,组建“智囊团”,大力研发产品,延伸产业链,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多元治理格局。
  数字赋能: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依托大数据发展优势,推动治理手段从“经验决策”向“数据驱动”升级,通过基层数字化治理平台实现基层治理信息的互联互通,打通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有效破解基层治理“条块化”悬浮。搭建智慧治理板块,提升社区治理效能。如凯里市白午街道数字化治理项目采用“1+6+N”架构模式,即以智能化信息平台为中枢,搭建智慧安防、智慧消防、智慧护苗、智慧养老、智慧就业、智慧议事六大核心场景,配套开发N项便民服务功能,用数字化转型赋能基层治理,集约建设便民惠民智慧服务圈,提供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社区生活服务、社区治理及智能小区等服务,形成数智赋能基层治理新范式。提升基层干部数字素养和数字治理能力。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干部的数字技术培训,提高基层干部的数字素养。
  (作者单位分别为:中共黔南州委党校、贵州财经大学。本文系贵州省社科课题〔21GZYB63〕阶段性成果)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