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书露在上法治课。 ■ 记者 吴文珑 通讯员 赛珊
“杨老师!早上好!”九月的平塘县塘泥小学,清脆的问候声伴着晨光响起。身着法官制服的杨书露刚走进校园,就被孩子们认了出来——这位平塘县人民法院“天眼”宁静区环境保护法庭的庭长,还有一个让孩子们格外亲近的身份:法治副校长。
杨书露从2015年9月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平塘县人民法院综合办公室、牙舟人民法庭、诉讼服务中心等多岗位淬炼。2022年成为平塘县人民法院员额法官的她,在担任塘泥小学与新街小学法治副校长后,又多了一份牵挂:让法律走进孩子的世界。
法袍在身,她是威严的法官;走进校园,她是和善的法治引路人。她用法律的温度,守护青春的成长,用温暖耐心播撒法治种子。
“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杨老师,还记得我吗?”“记得,您是我们的老师,也是一名法官。”塘泥小学操场上,杨书露的问候与孩子们响亮的回应在校园里回荡。
作为塘泥小学和新街小学的法治副校长,每个新学期,杨书露的“法治第一课”总能打破常规。
“法律是什么?它就是规则,就像我们游戏的规则一样。”没有枯燥的理论宣讲,杨书露拿着的特制“法治飞行棋”,棋盘上每个格子都设有不同的法律小问题,“校园欺凌怎么应对?”“陌生人求助该怎么做?”,一个个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法律问题,答对了才可以前进,让同学们在游戏中轻松解锁法律常识。
课堂开始,当有同学掷出骰子,跳到了“校园欺凌”格子,杨书露便随即问道:“如果你看到有同学被欺负,应该怎么办?”“告诉老师!”“报警!”“帮助他!”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
“你们都说得对!”杨书露眼中满是欣慰,“这就是我想要的效果——让孩子们真正懂法、会用法。”
这样的互动游戏,只是杨书露创新普法的一种方式。她还设计了“角色互换”“你问我答”等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理解法律的价值和作用。同时,量身定制普法方案,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和心理需求,设计不同的普法内容,精准普法。
“法治教育不能一刀切。”杨书露常说,“法律条文对孩子们来说太抽象,必须通过具体案例才能让他们理解。”杨书露注重选择与青少年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预防校园欺凌、网络安全、未成年人保护等都是她经常涉及的话题。
2025年春季开学季,平塘县开展了“预防性侵害”主题教育宣传活动,覆盖全县中、小学女师生。杨书露积极参与其中,她主讲的“防范性侵害”专题课上,不时赢得阵阵掌声,这也是师生对她最好的认可。
杨书露的法治课堂,还延伸到了校园之外。为了让法治的影响力延伸到家庭和社会,杨书露还组织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鼓励学生将学到的法律知识带回家,与家长一起分享。同时,利用乡镇赶集日、结合各类宣传节点,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提升辖区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
“法治教育不是独角戏,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一起发力。”自从担任法治副校长后,杨书露牺牲了无数个周末与假期,却从未有过怨言,因为她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她常说:“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让他们在法治的阳光下成长,是我义不容辞的使命。”
“看到孩子们眼里有法治的光,再累都值。”如今,在杨书露的努力下,学校的法治氛围日益浓厚,学生们的法律素养显著提高,校园里无欺凌事件发生,文明和谐之风愈发浓郁。
从法庭到课堂,她用专业与热爱搭建起一座桥梁,让法治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我愿做一盏灯,照亮孩子们的法治路。”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杨书露以法官的专业及法治副校长的热忱,默默耕耘,用法治的力量守护着青少年的成长,引导他们茁壮成长,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