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陈浩:把法治课讲进孩子心里
陈浩和学生谈心。

  ■ 记者 张永霞 通讯员 宋安念
  金秋九月,暑气渐消,沉寂一夏的校园恢复往日生机。开学季的校园里,法治副校长们的身影格外忙碌,他们带着精心准备的普法课程走进课堂,将法治理念融入教学与德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编织坚实的法治“防护网”。
  铜仁市公安局万山分局仁山派出所民警陈浩,便是其中的一员。
  “大家觉得,网上遇到陌生人发消息、发红包,还让你拍照片给他,该怎么做呢?”9月5日,在仁山学校的阶梯教室里,陈浩以法治副校长的身份开讲,一句提问瞬间点燃课堂氛围。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热烈讨论中,网络安全的风险点悄然植入心间。
  这样生动的法治课,对陈浩而言已是常态,每一次授课前,他都会投入十足精力准备。
  “从昨天早上八点半忙到今天早上八点半,中途只睡了两三个小时,就赶紧起来做课件。”谈及备课过程,陈浩揉了揉泛红的眼睛,语气依旧平稳。尽管休息不足,他站上讲台时却依旧活力满满。
  讲到“防溺水”知识点时,他先播放自救与呼救教学视频,随后走到讲台中央,模仿溺水时的挣扎动作,夸张又真实的姿态惹得学生们哈哈大笑。“正确的做法是保持冷静,减少体力消耗,让身体尽可能漂浮在水面上。”笑声中,关键知识点被牢牢记住,这样的“趣味教学”,正是陈浩让法律常识入脑入心的秘诀。
  课后,学生李梦梦和卢河安分享着收获:“听了课才知道安全真的无小事,防溺水、交通安全、网络安全的知识我都记下来了,以后会更注意保护自己。”“陈警官的课一点都不枯燥,以后遇到危险,我就知道该怎么分辨和应对了。”
  为了让普法内容适配不同年龄段学生,陈浩花了不少心思。他根据学生的认知与心理特点,量身设计宣讲方案:“幼儿园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课件里要多放动画、多设计互动游戏;小学高年级学生有了自主思考能力,就得用身边的真实案例讲预防校园欺凌、交通安全,这样更有说服力;中学生对‘不良行为’的界定感兴趣,我会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逐条解读,还会重点提醒他们远离烟酒和毒品。”案例教学、互动问答、情景模拟……多样的教学形式,让法治课告别“照本宣科”,成为学生们喜爱的“安全必修课”。
  除了课堂授课,陈浩还会主动与学校的老师们沟通,了解学生近期思想动态,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心理辅导。每次进校园,他都会和同事一起排查校园安全隐患,遇到需要整改的地方,他会用手机拍下来,发给学校安全小组,反复叮嘱“一定要尽快落实,有问题随时跟我联系。”
  “陈警官特别负责,经常来学校给孩子们上课,还结合社会热点和未成年人容易踩的法治‘盲区’备课,全是为了孩子的安全着想。自从他担任法治副校长,我们学校从来没发生过校园暴力或安全事故。”仁山学校副校长涂翔提起陈浩,满是认可与感谢。
  自2024年11月接过“法治副校长”的聘书以来,陈浩的足迹已遍布万山区17所幼儿园及中小学,累计开展普法讲座30场次,覆盖师生超3000人。谈及未来,他有着清晰的规划:“接下来,我想把课件做得更精致些,再准备些印有安全知识的小礼品,让课堂更有趣、互动性更强,让孩子们更愿意听、记得更牢。”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