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教育管理要念好“德法情理智”五字经
  ■ 柳明芳
  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不能不重视教育管理。没有管理机制作为保障,教育就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试想,赏罚不明,该赏不赏,该罚不罚,谁愿意努力工作?奖惩不公,该奖不奖励,该惩处不惩罚,谁愿意潜心研究工作?管理简单粗暴、靠脾气压制学生,谁不会有怨言?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心灵需要的是呵护而不是无端的无谓的摧残。凭心来说,只自顾自地开口灌输,而不管不顾现场学生的纪律、反应、状态等表现的话,要想向课堂要效率无异于痴人说梦,根本不现实。可以说,教育管理,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为人才培养“保驾护航”。对一个学校而言,没有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理念观念,就没有高质高效的教育“春天”。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管理的观念理念也要随之发展。要从重“管”重“控制”向重“理”重“育人”转变,实现“管理育人”的根本目的。笔者以为,教育管理要念好“德法情理智”五字经。
  教育管理要念好“德”字经。以德树人,气不盛。从人的内在需求来说,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被怒骂、被批评、被指责,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温柔以待、和颜悦色、满面春风。从这一人性出发,我们要确立“以德树人”的理念。孔子在《论语》一书中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在孔子看来,国家治理体系中,要以德为管理战略治理国家,这样,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其实,教育管理也是如此,也要以德树人,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只有获得信任、建立信任,真实高效的教育才能发生。所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修“师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合格的教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因此,面对学生时,老师不能动不动就发脾气、使性子,要学会做自己情绪的主人,不盛气凌人,在温柔敦厚中涵养学生的道德品行,树君子之风,养君子之德。
  教育管理要念好“法”字经。以法治人,行不乱。老师,也是人。老师,也没有特权不讲法、不守法,要接受法律的约束,依法治人、依法施教、依法立身。千万不能目无王法、视法律为草芥,更不能以身试法。法不容情。因此,教师要学法知法守法讲法,内心对法律法规充满敬畏,要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等等。面对学生时,言行有度,依法育人。
  教育管理要念好“情”字经。以情感人,音不高。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教育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要学会与学生共情,学会培养师生之情,学生生病,亲自探望表关心,寒暑假走四方搞家访表师爱,学生有困难伸出援手表帮助,学生迷茫无措时,主动谈心,聊建议表关怀,学会尊重学生选择,学会关爱学生学习,学会给予学生理解和信任。和学生一起打打球、爬爬山、搞游戏、共进餐等等,只要有机会,就行走穿梭在学生中间,以情育情,以爱育爱,用自己的情、用自己的爱换得学生的情、换得学生的爱,不以怨怒代替关怀。常言道:“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家儿不知怒。”对学生亦如对待自己的孩子。要爱生如子,培养深情,乐当孩子王,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就学生的美好期待!因为有爱,才在学生面前,“不敢高声语,恐负师生情!”让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爱心是打开知识之门、启迪心智的开始,爱心能够滋润浇开学生美丽的心灵之花。”
  教育管理要念好“理”字经。以理育人,话不急。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这句话,在教育领域依然适用。一所学校,要教学生明理,这是应有之责;一个老师,若不明理,不以理育人,如何赢得学生?常言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其实,学生的眼睛也是雪亮的。老师,是学生的模范、老师是学生的标杆、老师是学生的榜样。老师不明理,如何影响学生明理?因此,在处理学生问题时,不要着急上火,要理性压住脾气,有理不在声高,有理不在急躁。教育,是慢的艺术,急躁不得,与学生打交道,不急不慌,教学生讲理、守理、明理、懂理,做一个理性主义者。
  教育管理要念好“智”字经。以智启人,心不昧。智,聪明才智。启,启发。老师,要学会运用自身智慧启发学生智慧,传递智慧。心眼明亮,不能传递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给学生,害人害己还害国家,误人子弟。因此,老师要爱智慧,做智慧的代言人,保持学习,保持觉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助力,不能将学生引入歧途。这是最基本的职业操守。习近平总书记说:“老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因此,作为老师,要加强自身修炼,用教育家精神激励自己,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学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老师,要养成坚持学习的习惯,与圣哲为伍,与智慧同行,与时代同行,做智慧的传承者、守护者,自觉担负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以及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与真理为友,与愚昧为敌,启发心灵,启发智慧,启发人性的光辉。
  “德法情理智”,从这五个维度思考教育管理,才能实现教育管理的科学化人文化合理化,才能真正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发挥效能。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贵州阳明文化研究院。本文系贵州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着力学好教好管好,促进贵州教育高质量发展”阶段性研究成果)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