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社会治理难题如何解?兴义检察刑检部门这样答
  ■通讯员 李颖 陈娇 毛林凤
  一辆“三无”(无驾驶证、无保险、无号牌)”三轮车肇事,因肇事者无能力赔偿,导致被害人索赔无门,加剧了社会矛盾;一起涉案金额高达6800万余元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团伙中约1/3的骨干成员均为某乡镇辖区居民,且呈家族犯罪态势;一涉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企业,在其主动退缴抵扣税款后,是起诉还是落实“宽严相济”政策?
  面对这些社会治理难题,检察机关该如何履职破题?
  兴义市人民检察院刑检部门的回答是:将个案办理与类案治理融合、刑事检察与社会治理融合、司法办案与数字检察融合、司法为民与服务大局融合,以“四个融合”构建起多方联动、共建共治的刑事检察新图景,切实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在个案办理与类案治理融合中,兴义市人民检察院刑事检察以检察建议撬动社会治理。如在近年来办理的无号牌、无保险、无驾驶证的“三无”三轮车交通肇事案件中,该院立足检察职能,以刑事司法助推社会治理,于今年8月11日向兴义市有关部门制发了“三无”三轮车治理的检察建议,直接推动辖区开展三轮车专项整治,实现了“办理一案、治理一域”的效果。
  据统计,类似上述这样的检察建议,兴义市人民检察院三年来累计发出38份,覆盖了公共安全、食药监管、营商环境等领域。
  在刑事检察与社会治理融合的相关案件中,兴义市人民检察院没有就案办案,而是联合公安、市场监管、教育等部门建立案涉社会治理会商机制,同步向辖区行业主管部门发出相关检察建议,推动辖区开展专项检查优化源头治理,有效提升相关领域的治理效能;
  在司法办案与数字检察融合中,兴义市人民检察院刑事检察部门聚焦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要求,立足法律监督职能,围绕侦查活动监督、审判活动监督、民生医疗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等重点领域加强模型运用,实现了从“人工排查”到“智能筛查”。
  数据显示,仅2024年,兴义市人民检察院刑事检察应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核查线索2686条,成案82件。同时,凭借数字化突破,该院获评全省“应用优胜检察院”。
  在司法为民与服务大局融合中,兴义市人民检察院创新构建\"党建+\"刑事检察工作模式,在办理涉企案件时,组建由刑事检察部所属的第二党支部书记带头的办案团队,在办案中切实做好“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在严厉打击犯罪的同时,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又彰显了检察担当。
  如在办理某企业涉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一案时,兴义市人民检察院承办检察官积极督促涉案企业及企业主主动退缴抵扣税款65万余元,同时综合考虑到涉案公司自成立以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解决就业400余人。在此基础上,该院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依法对涉案企业及企业主作出不起诉决定,保住了企业“生存线”。该案入选全省“依法平等保护企业主体”典型案例。
  “检察履职不能止于办案,更要推动问题源头治理。我们将持续深化‘四个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优法治保障。”兴义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陈二龙说。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