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黄清川:以爱为灯 用心育人
黄清川(左六)和她的年级组团队。

  ■ 记者 张永霞 通讯员 李定林
  她深耕未成年人保护一线,用法律与温情为学生筑起“防护墙”;她踏遍山村角落,以教育扶贫点亮困难学子的希望;她串联家校社多方力量,让教育的合力温暖每一个成长瞬间……
  她就是大方县第六小学教师黄清川,一位在平凡岗位上书写师者担当的“多面手”,她用坚守与热爱,诠释着“春风化雨润桃李,爱心守护育栋梁”的教育真谛。
  护航成长:做未成年人的“守灯人”
  孩子们的成长,既要看得见阳光,也要挡得住风雨。
  作为学校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核心力量,黄清川深知“保护”二字的重量,不仅要懂法,更要用心。
  她把《未成年人保护法》及相关法规翻得卷边,再将法条与发生在校园周边、网络世界的真实案例结合起来,用学生听得懂的语言讲透“什么不能做”“遇到危险怎么办”。课堂上,她讲解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案例让学生们恍然大悟——“原来随便透露家庭住址这么危险”;课后,她的办公桌前总围着学生,“黄老师,有人让我扫码领游戏皮肤,是骗子吗?”
  法律的种子,就在这一次次互动中悄然生根。
  除了法治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也让她十分牵挂。学校心理咨询室里,时常能看到她耐心倾听学生心声的身影。有个女生因父母离异,成绩一落千丈,还变得孤僻内向。黄清川多次与她谈心,运用专业知识引导她排解情绪,同时积极联系家长,协调双方给予孩子更多关爱。慢慢地,女生脸上重新绽放笑容,成绩也逐步回升。
  从法律知识的传播者到心灵成长的陪伴者,黄清川像一盏长明的灯塔,守护着孩子们的青春航向。
  播撒希望:做教育扶贫的“践行者”
  “教育是斩断贫困代际传递最有力的剑。”身处一线,黄清川对这句话有着深刻的体会。她踏遍了学校所在石关村的每一户困难户,精准摸排困难学生家庭情况。每到一户,她都详细记录,与家长促膝长谈,了解孩子的成长环境。
  在帮扶过程中,黄清川为困难学生量身定制帮扶计划。对于学习困难的孩子,她利用课余时间义务辅导,从基础知识的巩固到学习方法的传授,事无巨细。此外,她还组织家长培训,传授家庭教育知识,鼓励家长支持孩子读书。在她的努力下,许多原本对孩子教育不重视的家长转变观念,开始主动关心孩子学习。
  她用行动诠释着教育扶贫的真谛,让希望之光照进每一个困难家庭。那些曾因贫困而黯淡的眼神,如今都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
  凝聚合力:做联结温暖的“织网人”
  “教育从来不是孤军奋战,要让学校、家庭、社会拧成一股绳。”这是黄清川在关工委、工会、家长委员会等工作中始终践行的理念。
  在关工委岗位上,她是红色基因的“播火者”。她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经常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们学会奉献、懂得担当,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的新时代青年。
  作为工会负责人,她是教师们的“贴心人”。知道老师们教学压力大,她便积极策划各类工会活动,为大家搭建放松身心的平台。趣味运动会上,教师们一改课堂上的严肃,在赛场上活力四射,欢声笑语回荡在校园;文艺汇演中,平时默默耕耘的老师们纷纷亮出才艺,唱歌、跳舞、朗诵,展现别样风采。此外,黄清川还十分关心教职工生活。有老师生病了,她组织前去探望,带去学校的关怀与问候;年轻教师初入职场,面临教学、生活的双重压力,她主动谈心,分享经验,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她用温暖与关怀,让工会成为教职工的温馨港湾。
  而在家长委员会工作中,她是家校共育的“桥梁”。为了让家长真正参与学校管理,她积极筹备家长委员会成立大会,筛选家长代表时兼顾不同年级、职业,确保“每个声音都能被听到”。家长们提出的关于改善食堂伙食、增加课外实践活动等建议,她都认真记录,及时反馈给学校相关部门,并跟进落实情况。为提升家长教育水平,她还举办家长学校讲座,邀请优秀家长分享经验,内容涉及亲子沟通、学习习惯培养等多个方面。
  多年来,黄清川用法律为盾守护童心,用教育为笔改写命运,用合力为桥连接家校,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出一名人民教师最动人的诗篇。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