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基层
第04版:国内
第05版:国际
第06版:理论
第07版:人大周刊
第08版:人大周刊
标题导航
“政—校—社”协同育人对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的形塑
AI生成内容著作权保护边界之探讨
法治题材影视作品的主题挖掘与艺术表达创新探析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法治题材影视作品的主题挖掘与艺术表达创新探析
——以电视剧《以法之名》为例
■ 伍顺比 李卓然
《以法之名》是2025年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推出的法治题材电视剧。这部剧结合多个案件,深入挖掘“打击司法腐败、捍卫社会公平正义底线”的主题,从艺术创作角度对检察机关查办司法人员渎职案件的剖析,生动展现最高人民检察院全面深化检察改革的进展和成效。该剧生动诠释了剧中的台词“司法是公民最后的铠甲,执法者必先立于规则之下”的法治理念。
一、“刀刃向内”的法治精神
《以法之名》以检察机关侦查工作为主线,展现司法体系中存在的权力滥用问题。本剧以“万海集团涉黑案”这一典型案例,通过艺术化展现司法领域的灰色地带,并深入探寻司法公正过程中面临的内部阻碍。呈现司法部门对黑恶势力团伙的严厉打击和司法队伍自我净化的反腐行动,体现司法改革的决心与勇气。本剧的开端,被认定为黑社会成员的律师张文菁当庭喊冤,紧接着发生“万海集团涉黑案”前检察官的乔振兴惨死等案件。“海东省检察院”迅速组建以检察官郑雅萍和洪亮为领导的专案组,深入调查“东平市”涉及“万海涉黑案”“乔振兴死亡案”“政法系统职务犯罪案”及“1·31枪击案”等一系列重大案件。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相关规定,上级检察院对下级检察院办理的案件有监督指导权。跨省成立专案组,体现了“破除地方性保护”的监督原则,直面当地司法系统的系统性腐败。洪亮等检察官不畏艰难险阻,面对地方“保护伞”、篡改卷宗、证人翻供、旧案错判等重重困难,逐一排查线索,深入细致地开展调查工作。经过证据链搜查,他们将调查矛头直指地方检察长李人骏、检察官谢鸿飞、公安局局长孙飞等关键司法人员,这一举动彰显了司法系统坚决自我净化、严惩腐败的坚定决心。
同时,在案件侦办期间,一条条证据逐渐指向洪亮的岳父江旭东,这一突发情况使其面临职业道德与亲情的双重考验。面对情法冲突的关键节点,洪亮严守法治精神,冲破亲属关系造成的心理阻碍,严格依法依规对其涉案亲属展开正式调查。参照《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里“廉洁自律、禁止亲属利益输送”的条款,点明“情与法冲突”包含的职业伦理,让剧情和法律规范更严谨地贴合。这一情节展现了当代司法人员坚守职业操守的高尚品格,也深刻反映司法工作者履职时面对亲情带来的压力与考验。
二、视听语言中的司法符号
法治题材影视作品惯用隐喻的手法,巧妙融入符号暗示,以此加深剧情层次并提升表现力。在《以法之名》第一集出现的检察官乔振兴在永清河冰面上凿冰自杀,冰封的河面暗示了东平市政法系统的冻结与腐败,东平的黑恶势力就像难以撬动的冰面,乔振兴则是那个用生命凿开窟窿的人。洪亮开始调查乔振兴案件时,接过装有乔振兴死前调查取证的U盘,阳光刚好照在洪亮手上,隐喻着黑暗终将暴露在阳光之下。洪亮与李人骏在交叉口背向而行,一人走桥,一人走大道,暗示二者因信仰的不同而彻底分道扬镳,道路分歧象征司法者面对权力诱惑时的命运抉择。剧中以陈胜龙为首的犯罪团伙每次聚会总围坐一桌吃火锅,微妙地映射出无论职位高低、身份贵贱,一旦涉足此局,无人能清白抽身。
剧中的视听语言通过色彩与镜头角度的精妙运用,具象化地彰显了司法的威严。每当剧情推进至转场节点,镜头便以仰角定格政法大楼顶端的国徽——那枚象征着庄严与神圣的标志在画面中巍然矗立,无声地传递出“法理之下无特权,正义面前皆平等”的坚定立场。剧中运用了冷色调的灯光设计,强化了司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低沉有力的背景音乐与严肃庄重的画面交织,悄然间让观众感受到法律的威严与公平正义。对于人物的塑造突破了传统非黑即白的简单善恶划分,以李人骏为例,他曾是坚守正义的检察官,却在“政绩需要”与“私人利益”的诱惑下逐渐动摇——这种“从廉洁到腐败的渐变”,正是现实中部分司法人员堕落的典型轨迹,也凸显了“监督机制必须前置”的重要性。“冰封的河面、背向而行的道路等符号,不仅是艺术化的视觉表达,更隐喻了‘司法系统自我净化’的艰难——正如乔振兴用生命凿开冰面,剧中检察官们突破的每一层阻力,都是对‘刀刃向内’法治精神的具象化诠释”。
三、法治题材影视的社会回响
2025年6月2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侦查厅”正式挂牌成立。这一重要举措,不仅是司法体制改革进程中的关键一步,更鲜明彰显了党中央对维护司法公正的高度重视,以及坚决打击司法腐败、筑牢法治根基的坚定决心,值得我们共同见证与铭记。这一实际行动与剧中“专案组严查体制性贪腐”的情节设定相互呼应,彰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司法观念,为当前司法监察体系提供了鲜活的注解。这部剧凭借精妙的情节安排和典型案例挑选把真实司法案例与艺术创作融合在一起,用戏剧化方式充分展现当代法治建设的实践成效。
借助微电影、微视频、微短剧等新颖载体,将法治中国建设最新实践成就以更具感染力和生动性的形态向民众传递,使广大观众在光影艺术的讲述中直接感知新时代中国法治文明的发展路径。普法类微短剧《法官的荣耀》《即将出庭》与微电影《萤火》《法润春秋》等作品的涌现,为法治中国建设注入文化力量,在全社会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夯实法治文化根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平台为影视作品拓展了更为广阔的传播渠道,法治题材影视作品在内容深度、艺术表现及社会影响力等多个方面得到显著提升。法治题材影视作品作为法治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法治传播与培育公民法治观念,构建公平、公正、透明的社会环境发挥着积极作用。
(作者伍顺比系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作者李卓然系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本文系贵州省2024年本科教改项目阶段性课题〈项目编号:GZJG2024079〉)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