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景中有警护平安
  ■通讯员 李佳雪 杨慧
  盛夏时节,贵州织金贯城河岸清风徐徐,平远古镇客流不绝。这座被群山绿水环绕的小城,凭借得天独厚的凉爽气候与喀斯特秘境风光,成为众多游客青睐的避暑胜地。
  面对暑期激增的游客数量和活跃的夜市经济,织金公安提前谋划、精准布防,通过“街面巡防、交通疏导、行业监管”三大举措协同推进,全力保障游客“住得安心、游得舒心”,以扎实的平安守护,擦亮“大美织金”避暑名片。
  作为贵州省5A级景区,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不仅是喀斯特地貌的天然博物馆,更是串联起贵州“山地公园省”旅游脉络的关键节点。据统计,仅今年7月,织金洞景区就接待游客39万人次。
  为提升游客安全感,官寨派出所推行“显性用警”机制,构建“人巡+车巡+无人机巡”立体巡防体系,大幅提高景区见警率与响应效率,“白天见警察、夜间见警灯”成为常态。
  “大家一定要切记,保护隐私就是保护自己的‘钱袋子’!我们的名字、电话号码、身份证等等,这些都是个人隐私,要特别注意保护!”在织金洞景区入口,民警曾加龙正在开展防诈宣传,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聆听。
  如果说织金洞是一处清凉秘境,那么县城的宝桢湖畔便是一片生活气息浓郁的消暑乐园。
  “现在是汛期,河流、湖泊等水域的流量增大,各位家长一定要看好自己的孩子,不要让他们到水域边玩耍。”文腾派出所民警谭玉铭沿湖巡逻,一遍遍向群众宣讲防溺水知识。
  一位带着孩子的母亲听后立即叮嘱儿子:“听到警察叔叔的话了吗?不能去水边玩!”小朋友认真点头。
  暑期旅游高峰期间,织金公安持续强化“警力跟着游客走,服务围着游客转”勤务模式,全面提升巡逻频次和覆盖面,深化旅游警务机制,做到“景中有警、警随景动”,有效提升应急处突效率,为市井“烟火气”筑牢“安全线”,切实增强群众与游客的安全感。
  平远古镇内,暑意虽浓,游客热情不减。特巡警大队民警闫世典汗流浃背,仍主动快步上前为迷路游客指路:“您找‘永安门’?从这直走,双堰塘右转,灯最亮的地方就是!”
  每周五晚七点半,平远古镇永安门下载歌载舞、人流如织。“织梦成金·金玉百泉”沉浸式演出如期开场,古城墙灯光璀璨,与水中倒影交织成流动画卷。在绚烂光影之外,始终有一抹藏蓝与荧光绿在默默守护——他们穿梭于人群、值守要道,用脚步守护平安,让游客安心享受古镇夜色。
  “这一路到处能看到警察,真的很放心!”从四川来织金旅游的陈女士说道。她口中的安心,正是织金公安通过精细化防控交出的“平安答卷”。
  “王老板,烙锅店后厨的燃气报警器要定期校准,消防通道不能堆放杂物。”
  “李大哥,店里的监控一定要确保无死角。”
  “现在是暑期,务必落实登记台账,不要让未成年人进入。”
  在烙锅一条街,双堰派出所所长朱枝红正带队开展商户安全检查,一一叮嘱各类注意事项。
  面对暑期旅游高峰,织金公安从细微处着手,持续组织对旅馆、KTV、足浴等重点场所开展集中清查和日常检查,紧盯消防设施、监控设备、安全标识及台账登记,做到排查无死角、整改零遗漏,全力营造安全放心的旅游环境。
  每一个旅游旺季,文腾派出所副所长蒋华彬都带领民警辅警提前上岗、“打扫庭院”,从清晨交通疏导到深夜治安巡逻,将警务站真正“移动”到游客身边。
  “游客的微笑,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蒋华彬说。
  这个夏天,织金山水令人流连,而比风景更动人的,是那些穿梭于街巷湖畔的藏蓝身影——他们用日夜守护,换来万千游客“笑着来、安心游、满意归”的温暖体验。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