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杨勇:当好乡村振兴前线排头兵
杨勇在观察茄子长势。

  ■记者 张光平
  “我是人大代表,更是老兵,人民选我,我就要当好乡村振兴的排头兵。”日前,在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茶岭村村委会,西秀区人大代表、茶岭村党支部书记杨勇向记者讲述他的履职故事。
  杨勇2002年入伍,2006年退役,2022年1月经旧州镇党委指派担任“兵支书”。作为人大代表,他把履职答卷写在4200亩茶园、800亩蔬菜基地和900亩茯苓林里,更写在1000多户村民的笑脸上。
  刚到茶岭时,村子产业空白、环境脏乱。杨勇把第一次代表“选民接待日”搬到院坝会现场:“今天不念文件,大家直接说困难。”
  村民宋双英说:“农闲没收入。”
  三组老支书说:“灌溉水争得脸红。”
  留守老人说:“吃水靠挑,要走一公里山路。”
  杨勇把问题编号、挂图作战:1号垃圾沟、2号黑臭水体……11个村民组、1000余名选民的意见全部登记造册。一个月后,他向镇人大提交《关于茶岭村宜居乡村创建的议案》,被列为西秀区人大一号重点建议。
  在随后的西秀区人民代表大会上,杨勇又联合10名代表提出《关于建立“村企联盟”促进退役军人参与乡村振兴的建议》,促成区财政整合涉农资金38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1200万元,全部投向茶岭产业升级。
  代表建议落地,产业才能开花。西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牵线安顺农投集团,为茶岭量身定制“兵支书+龙头企业+农户”模式,协调区农商行推出“退役军人乡村振兴贷”,利率下浮30%,累计为茶岭注入低息贷款480万元。
  杨勇领着村民按“统一规划、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四统一模式,把原来零星种植的蔬菜、茶叶、中药材串珠成链:4200亩茶园——与退役军人创办的企业合作,注册“茶岭毛尖”“茶岭红”,区人大牵线安顺农投集团包销;800亩蔬菜——错峰上市,直供贵阳、昆明超市,仅2023年就发放务工工资320万元;900亩林下茯苓——“林菌药”套种,亩均增收6000元。
  2023年,茶岭村总产值突破4000万元,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210万元,户均增收4200元。
  为把群众急难愁盼办到心坎上,杨勇还在村里设立“老兵代表信箱”,每周三开箱,小问题现场办、难问题限期办。
  一组村民吃水难,他连续7次跑区水利局,争取到农村安全饮水提升改造项目,新建2座高位水池、1口深水井,铺设管网3000米,让家家户户通上自来水。留守未成年人缺陪伴,他发动15名退役军人成立“迷彩爸爸”志愿队,开设“周末军营课堂”,一年辅导孩子300人次。
  近年来,茶岭村“代表信箱”共收集意见87条,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98%。
  值得一提的是,杨勇还把部队“班务会”机制引入村级治理:自治——每季度召开“代表议事会”,村民代表、退役军人、种植大户同坐一条板凳,票决村庄项目;法治——区人大协调区法院、司法所在茶岭设“流动法庭”,杨勇带头学法,把法律条文翻译成“院坝土话”;德治——村规民约增加“退役军人荣誉墙”,老兵照片、立功喜报上墙,谁家孩子考上大学、谁家庭院最美,一月一评比。
  2023年,茶岭村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成为安顺市唯一入选的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点。
  军号再次响起,不是营房的号角,而是4200亩茶浪翻滚的涛声。站在“人大代表林”的石碑前,杨勇道:“乡村振兴是一场新战役,只要群众需要,我的哨位就永远在这里。”迷彩绿与茶山绿交相辉映,杨勇用自己的担当写下新时代退役军人人大代表“一身戎装、一生为民”的铮铮誓言。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