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从“草海之痛”到“风光之城”的司法守护
威宁自治县双龙镇凉山社区光伏发电站基地。通讯员 岳刚 摄(贵州图片库 发)

  ■ 记者 罗翔
  在贵州西北部的乌蒙山脉,威宁草海曾是高原上一颗蒙尘的蓝宝石。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围湖造田、污水直排、过度捕捞让这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伤痕累累,“草海之痛”成了当地人心中难以言说的牵挂。
  而如今,当司法力量如清风拂过湖面,不仅让草海重焕碧波荡漾的生机,更让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产业在高原上崛起。昔日的生态痛点正蜕变为“风光之城”的发展亮点,司法的守护与威宁的新生同频共振。
  威宁自治县草海镇的马大叔至今记得,2018年那个闷热的夏日:渔船在浑浊的水面上肆意穿梭,湖边的农家乐将油污直排入湖,远处的网箱养殖占去了大半个湖面。“那时候,水是臭的,鸟也少了,我们守着草海心疼得睡不着。”这样的场景,在司法力量介入后逐渐成为历史。
  为筑牢保护防线,2023年以来,威宁自治县公安局引进无人机巡查等先进执法手段,与传统巡查方式相结合,开启空地协同巡防新模式,对步巡难以抵达的河谷进行全覆盖巡查,大幅提升工作质效,全年共破获各类非法捕捞案件10余起。针对废弃物污染草海环境现象,威宁自治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性执法大队对草海周边的东山社区、白马社区等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检查草海镇周边养殖户100多家,下达执法通知书50多家。
  “司法部门介入之后,草海的水更清、天更蓝了,我们这些养殖经营户也按照治污达标要求依法经营。”草海镇的张大姐说。
  今年6月,威宁自治县人民法院和检察院联合在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行草海生态保护令竖牌仪式,以司法之力为草海这颗珍贵的“高原明珠”织就一张坚实的“生态环境防护网”。
  草海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令》清晰划定了草海保护“生态红线”,明确禁止在保护区内进行非法捕捞、破坏湿地植被、违规排放污染物等一系列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为了让警示作用直达人心,6块设计醒目的生态环境保护令警示牌竖立在草海保护区内人员活动较为集中的关键区域。图文并茂的内容,时刻提醒着每一位到访者:尊重自然,守护草海,人人有责。
  如今的草海,水质从劣Ⅴ类提升至Ⅲ类,每年越冬的黑颈鹤数量猛增,成了游客镜头里的“高原精灵”。如今的威宁,清洁能源产业不断提质升级,草海生态旅游年收入持续上升,“风”“光”“水”(草海)三色经济成了新名片。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亮乌蒙山,草海的巡湖船、风电场的巡检车、法庭的巡回审判车同时出发。这片曾经历“阵痛”的土地,正在司法的守护下,书写着“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新篇章。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