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救非法猎捕野生鸟类。 ■ 记者 常玥玥 通讯员 吴青峻
踏入林区之际,朝阳初升,静谧的氛围里,脚下落叶被踩得嘎吱作响,警车缓缓前行,不时小心涉过溪流,艰难翻越陡坡。
“辖区有15.7万多公顷,一半以上是林区,要是沿着边界线路巡逻,开车加步巡得要3天时间左右。”凯里市森林公安局刑侦治安大队大队长杨胜锋介绍林区的基本情况。
凯里市森林公安局前身为“凯里县林业公安派出所”,成立于1981年11月,目前共有民警13人、辅警22人。这群平均年龄46岁的民警,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守护着凯里市的绿水青山。
杨海青现任凯里市森林公安局炉山派出所教导员,是一名有着25年林区工作经历的老民警。作为林业执法历程中的“活化石”,杨海青不仅见证了林业派出所向森林公安局的转变,更亲历了这一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难题。
在通讯不便、交通闭塞的日子里,他们穿梭于崇山峻岭之间,用双脚丈量每一寸土地。先坐大巴车到各乡镇路口后,再徒步前往偏远的村落,两小时以上的路程是家常便饭。
天气炎热时,清凉油成了他们的必备良药,解放鞋、水筒鞋是他们行走山林的标准装备。遇到雨天,就用塑料布或稻草临时遮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他们工作的真实写照。
回忆起过去,杨海青感慨万千:“以前要现场概貌,都得从这个山头爬到另一个山头去拍照,现在好了,人力上不去的山坡,都能用无人机来巡查了。”
“我自己栽的树,自己砍也不行吗?”曾经,这样的疑问常常从林区群众口中说出。每遇此景,杨海青总是耐心十足,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关于林木保护的相关规定,强调即便是个人种植的树木,在未获得合法手续前也不能随意砍伐。
一次次掰开揉碎地讲解,一遍遍情理交融的沟通,渐渐驱散了村民心里的迷雾,大家的生态保护意识有了明显提升。
杨海青笑着说:“从最初的不解与抵触,到如今主动参与护林行动,这就是最大的变化。”
去年7月,凯里市森林公安局联合辖区派出所发起了一场突击清查行动,目标直指“望牛坡”野生动物非法交易。
炎炎夏日下,参战民警辅警在多个隐蔽角落发现装满小鸟的笼子。这些鸟儿色彩各异,有的惊恐地扑腾着翅膀,有的无助地发出哀鸣。
经过仔细清点,共收缴野生黄豆雀155只、画眉鸟5只、三道眉20只。在群众的见证下,民警将这些被解救的鸟儿逐一放飞。看着鸟儿们振翅高飞,围观群众纷纷鼓掌欢呼。
2012至2024年,凯里市公安局森林公安局共救助国家野生动物10000余只,其中包括国家二级以上保护动物200余只。
未来,凯里市公安局森林公安局将继续以拳拳之心护卫山河,守护苗岭明珠的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