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枝特区龙河镇境内,三岔河的晚霞风光。通讯员 王飞 摄(贵州图片库 发)
深入校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黔东南公安供图)
打捞地笼网。通讯员 张琪薰 摄 ■ 记者 常玥玥
黔灵山公园的晨雾中,几只猕猴正攀援嬉戏,却不知一张非法猎捕的大网已悄然张开。
根据上级线索核查指令,贵阳公安民警迅速行动,在黔春路附近将涉嫌猎捕国家保护动物野生猕猴的4名嫌疑人当场抓获,3只猕猴从非法牢笼中被解救,重获自由。
近年来,贵州公安始终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殷切嘱托,以守护生态安全为己任,紧密结合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定位,以开展“昆仑”专项行动为载体,持续深耕“八大警务”,创新完善工作机制,以打击促进生态环境治理,让每一寸绿水青山都得到最坚实的捍卫。
法治利剑 斩断生态破坏黑手
“警察同志,有人在三岔河东风镇梯田村河道内非法捕鱼……”近日,威宁自治县公安局东风派出所接到群众举报称。
接警后,东风派出所民警迅速行动,将5名涉嫌非法捕捞水产品的人员成功抓获。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贵州公安紧盯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生态环境领域突出犯罪,坚持重拳出击,以“零容忍”态度全力开展破案攻坚。
全省公安机关围绕守牢环境资源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保护红线以及服务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昆仑”“平安长江”“春风”“金风”、非法盗采矿产资源等系列专项行动,从严从快查处一批重点案件,集中挂牌督办一批大要案件,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非法收购、运输、加工、出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其制品等犯罪活动,有效保护珍贵濒危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筑牢多彩贵州生态安全屏障。
2024年,我省共立案侦办生态环境资源领域刑事案件1731起,破案166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334名,侦破公安部督办案件13起,其中2起获贺电表扬。
多方合力 奏响生态保护强音
普定县公安局夜郎湖治安派出所是全省唯一的水上派出所,辖区夜郎湖沿岸全长42公里,有上百个半岛、岛屿和湖湾,也是安顺市中心城区和普定县的饮用水水源地。
“以前辖区也有电鱼、毒鱼和炸鱼等恶劣行为,但因打击力度大,近年来基本没有了,现在主要查的就是一线多钩和下网。”夜郎湖治安派出所所长江红星介绍道。
夜郎湖能得到有效保护,离不开多部门协同共治的联防联治工作格局。
全省各地公安机关加强行刑衔接,对涉嫌犯罪线索依法立案侦查。针对出现的碳汇诈骗、环评造假等案件,与法院、检察院、生态环境厅召开座谈会,就案件定性、证据标准等进行研究,统一执法思想。针对侦查办案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行业主管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弥补监管漏洞,做好以打促治“后半篇文章”。
不仅如此,省公安厅还与相关部门联合制定《关于在破坏森林资源案件中开展生态环境修复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认购林业碳汇的意见(试行)》《贵州省生态环境资源司法案件修复监督衔接办法》,与长江流域公安机关联合签署《长江经济带公安机关进一步深化江地警务协作协议》《长江上游警务数据资源共享合作协议》,与云南省公安机关签订《滇黔公安机关打击环食药知森领域犯罪警务战略框架协议》,有效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整治效能,推动打击犯罪工作协同化、效能最大化。
全民共治 筑牢生态防护堤坝
今年6月10日,瓮安县公安局食药环侦大队联合当地渔政、生态环境等单位开展长江禁渔联合执法行动,采取“全维巡控+精准打击+全民护河”模式,全力守护乌江流域生态环境。
“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瓮安公安不仅把此次专项行动作为对违法犯罪的有力震慑,更作为一堂生动的生态保护公开课。
执法中,民警与渔政人员化身“普法宣传员”,向沿岸群众宣讲禁渔政策及非法捕捞的法律后果。对情节轻微的违规行为,推行“批评教育+护河志愿”柔性执法,引导当事人参与河道清理、巡河值守等公益服务,实现执法效果与教育效果双赢。
生态保护成为全民自觉,才是生态治理的源头活水。
在线上,各地公安机关通过制作森林防火宣传片和野生动物保护公益片、公布典型案例等方式,开展多角度宣传;在校园活动中,民警结合真实案例讲解野生动物保护知识,通过互动体验增强青少年的生态保护意识;在社区宣传中,民警通过宣传展板向群众介绍野生动物保护名录,鼓励群众积极举报破坏野生鸟类非法犯罪线索……
生态环境保护永远在路上。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贵州公安将持续践行新发展理念,在打击犯罪上出实招、在协同共治上求突破、在队伍建设上练真功,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更强公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