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织金公安:深耕“生态警务”守护绿水青山
  ■《法治日报》记者 王家梁 通讯员 陶舒悦 杨慧
  毕节市织金县地处黔西高原向黔中丘原盆地过渡地带,63.02%的森林覆盖率让这座黔中县城宛如一块翡翠。茫茫林海深处,织金公安正以法治之力守护着这片生态瑰宝的完整与生机,谱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
  重拳打击破坏生态违法行为
  织金公安秉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针对非法采矿、滥伐林木、非法捕捞等长期威胁喀斯特生态的顽疾,持续高压严打态势。
  2025年初,织金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民警在工作中发现,织金县惠民街道平远新城附近的山上有人在禁猎区、禁猎期利用鸟笼陷阱诱捕的方式,非法猎捕野生黄豆鸟。经缜密侦查,违法行为人陈某明2024年起至案发时,通过踏笼诱捕的方式非法捕获15只野生黄豆鸟。目前,陈某明已被采取强制措施。
  “这方水土养活了我们的祖祖辈辈,也必将托举子孙后代。守护好它,是我们森林警察大队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森林警察大队大队长潘溢波的话语铿锵有力。每一次精准打击,每一次深夜伏击,每一次林区追踪,都是对生态红线最铿锵的守护宣言。
  水域联防护航生态安全屏障
  清晨的吱嘎阿鲁湖薄雾轻笼,波光粼粼的水面倒映着岸边绵延起伏的光伏板阵列。一艘巡逻艇划破湖面的宁静,森林警察大队联合相关部门执法人员目光如炬,开始了新一天的联合巡护。
  “老乡,现在雨季多水,岸边土质松软容易导致意外,早点收杆回家吧。”吱嘎阿鲁湖边,民警耐心劝导垂钓者,向他们发放宣传单,讲解“一人一线一杆一组钩(两颗以内)”的合规垂钓规定,提醒他们注意水边危险。
  织金公安积极联合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对辖区内的渔具店、餐饮场所、农贸市场进行高频次检查。重点清查是否存在制造、销售禁用渔具,以及以“野生鱼”“江鲜”为噱头招揽顾客、加工销售非法渔获物的行为,确保“水上不捕、市场不售、餐馆不做”。
  如今,支嘎阿鲁湖曾因过度捕捞而濒临绝迹的鱼类种群正逐步恢复生机。正如一位民警巡河日记所写:“守护好这一湖清水,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守护子孙后代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护航“甜蜜经济”助燃乡村旅游
  “每年樱桃熟、橘子黄的时候,带着家人来官寨采摘游玩,已经成了我们的习惯。”来自贵阳的游客李女士笑着说。官寨乡作为典型喀斯特地貌区域,坐拥世界地质公园织金洞、织金大峡谷、百里乌江画廊等知名景区,万亩玛瑙红樱桃、李子园构筑了优美生态画卷。
  每逢樱桃和橘子成熟时,大批游客慕名前来官寨乡采摘水果,为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官寨派出所在通往主要果园、景点的关键路口、易堵路段设置“交通疏导岗”,增派警力指挥引导,优化交通组织,确保道路畅通有序,让游客顺畅抵达“甜蜜源头”。
  “看到路上有警察指挥交通,果园里也有警察巡逻,感觉特别踏实,玩得也更尽兴了。”游客称赞道。田间地头,民警正与果农交流,将最新的防骗、防盗、安全生产提示送到他们身边。“游客满意,果农增收,秩序井然,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果子甜,更要让乡亲们的日子甜、游客的体验甜。”执勤民警道出共同心愿。
  在喀斯特群山与绿水之间,织金公安以“生态警务”为笔,饱蘸忠诚与担当的浓墨,奋力书写着护航绿色发展的崭新篇章。青山无言,见证着藏蓝卫士的忠诚与担当;法治有力,确保着生态瑰宝的永续与璀璨。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