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向村民宣传法治知识。 ■ 记者 姚强 通讯员 王忠波
在武陵山区(黔东)文化保护区的山峦褶皱间,印江自治县的村寨与城镇如同散落在绿野间的珍珠,串联起多民族共生共荣的烟火人间。
然而,这片浸润着温情的土地上,邻里间的宅基地纷争、亲友间的债务纠葛、商户间的经营摩擦,曾像隐匿的暗礁般潜藏,不时悄然打破平安与宁静。
如今,随着印江公安“精准倒查督责”机制的深度落地生根,基层纠纷化解工作已然实现从“被动应付”到“主动破解”的深刻蜕变。这不仅让“矛盾就地化解、平安就在身边”成为群众可感可触的生活实景,更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黔东大地绽放出蓬勃的时代光彩。
精准倒查:压实责任“一把尺”
走进印江自治县公安局命案倒查工作专班办公室,警容严整的民警正伏案研判,刚毅神情中透着“事事要见底、件件求实效”的严谨。专班会议上,直击要害的复盘推演直击核心:“倘若纠纷初发能及时介入,风险预警能精准联动,综治责任能常态落实——这起刑案本可避免。”每一次追问,都指向责任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这支由平安印江建设领导小组统筹的专班,创新实行县委政法委书记与县公安局局长“双组长”负责制,构建起“党政主导、公安主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整体推进”的命案防控闭环体系。联动综治部门形成合力,通过对已发命案全链条复盘溯源,以“一把尺子量到底”的较真劲,精准锁定公安治安防控、行业源头治理、党委政府综治领导三大责任环节,筑牢命案防控根基。
“专班有效破解了科技支撑不足、治理‘大水漫灌’、手段单一、时效滞后等难题,推动命案防控向体系化、制度化、规范化转型。”专班副组长冉光金一语中的。
以问题为导向,印江公安将倒查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以三大举措织密防控网:
警网融合筑牢基层防线,推动警力下沉网格,与“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深度融合,聚焦婚恋纠纷等3类26种重点对象,社区警务团队“一对一”管控帮扶,常态化走访排查夯实防控根基。
科技赋能提升预警质效,依托“基础管控中心”平台构建赋分预警模型,全量汇聚110警情、12345热线等数据,智能深挖“隐性”矛盾、清零“显性”纠纷,按“红橙黄蓝”四色预警专人盯办,防“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民生为本实现闭环化解,以“百万警进千万家”完善“排查—调解—回访”机制,创新“律师驻所调解”“1+N”多元联调,推出远程、错时调解等便民举措,严格30天回访和“四闭环”管理,防矛盾反弹。
如今,印江平安答卷亮眼铺展,10年娱乐场所现行命案“零发生”,近5年过半乡镇命案“零记录”。
精准督责:念好尽责“紧箍咒”
“今年以来,已发出督察通报10期,通报批评涉及部门7个,涉及个人27人,执行‘局长训诫令’12人……”一组沉甸甸的数字,勾勒出印江公安以督责促尽责的鲜明轨迹。
把责任追究压实,让防控有本“错题本”。印江平安建设领导小组以《党政领导干部平安建设实绩考评办法》为标尺,将省级命案防控“十个紧盯”、市级命案防控“八条措施”作为履职“标准答案”,对未落实的事项逐项记入“错题本”量化扣分。考评结果由县委平安办联合纪委监委、组织人事部门协同运用,对重点乡镇和“红色预警”矛盾纠纷实行提级督导,将挂牌追责情况与干部选拔任用直接挂钩,形成“考责、问责、用责”闭环。
“在家乡能被满满的安全感包围,我太幸运了。今后我一定痛改前非,遵纪守法重新生活。”在印江公安成功调处一起婚恋纠纷后,当事人陈某动情地说。这起纠纷的圆满化解,正是精准督责机制护航民生的生动展现。
在盯办、盯紧、盯细每一起纠纷中筑牢平安防线,印江公安构建起“严督责+重激励”的双轮驱动机制。对命案防控各环节中执行不力、衔接脱节、失管失控的,一律启动挂牌整治、约谈警示甚至禁闭处理;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则及时申报奖励、选树先进典型,激发警力效能。针对重点场所、重点行业,建立精准追责机制,通过清查震慑强化监管——对不落实安全规定的主体,及时发出提示函、协查函或转办分流至各级相关部门,依托“公安+”联动模式依法作出停业整改、取缔关停等处理。同时,健全警情盯办跟踪机制,严格落实接警、处警、反馈、回访全流程制度,全时段布警在岗,全天候办理纠纷化解、隐患排查、社会面防控等事宜,用制度“紧箍咒”念实尽责担当,守牢命案防控每一道关口、每一个环节,以“小家稳”托举“大家安”。
“精准倒查督责机制,核心在‘督责’,关键在‘精准’。”印江自治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冉光俊深有感触地说,三年来已有3名民警、7名工作人员因履职不到位导致“民转刑”案件或命案发生被精准问责。在实践中,这一机制既发挥了公安机关专业化优势和先锋作用,更以公安化解纠纷“小闭环”有效撬动县乡村治理“大循环”,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良好治理效果。
如今,这份以责任浇灌的平安答卷愈发厚重:近两年来,印江自治县安全感测评持续位居全省、全市前列;“民转刑”案件化解率达95.2%;先后获评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全国信访示范县、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等荣誉,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诠释着“以责护安”的深刻内涵。
精准治理:打造法治“平安圈”
治理的精度,连着平安的温度。在印江自治县,精准治理的触角延伸到城乡每个角落,将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用法治力量圈住万家安宁。
龙津街道某小区的一场婚恋纠纷化解,正是精准治理护航平安的生动缩影。居民张某与陈某婚后未育,因感情裂痕分居后,张某被对方拉黑联系方式,疑心渐生的他竟滋生报复念头。细心的警务网格员在日常走访中敏锐捕捉到这一隐患,第一时间上报,民警迅速介入调解,及时稳控局面。一个深夜,张某突然连夜返乡,小区联户长杨某在入户走访时,发现他在楼栋入口徘徊张望的异常举动,立即报警。民警火速赶到现场将张某控制,随后联动综治中心、网格员等多方力量开展联合调解,最终让这对曾剑拔弩张的夫妻握手言和,成功掐灭了一起可能升级为命案的矛盾导火索。
“我们启动精准倒查督责机制后,研判发现这起婚恋纠纷存在极高‘民转刑’风险,当即评定为‘红色’风险等级。”印江自治县公安局龙津派出所民警杨宇轩回忆道,“由公安牵头,联动网格员、综治中心及各成员单位组成专班,对当事人进行长期密切关注和帮扶,先后化解张某两次高风险行为,从源头上避免了悲剧发生。”
在以“枫桥经验”筑基的基层治理新征程上,印江公安始终坚守“人民至上”立场,将精准治理理念贯穿全程。通过报告会、群众会、院坝会等接地气的形式,广泛开展警示教育与普法宣传,大力培养“乡村法律明白人”,既引导村民依法自治,又推动良好家风民风的传承弘扬;深入推进新时代公安派出所建设,推动警务前移、深化警务改革,让便民利民服务直抵群众身边;以“情指行”一体化、“打防管控”一体化改革为抓手,强化智慧公安建设,织密科技防控网络。这一系列举措通过公安化解矛盾的“小闭环”高效运转,持续撬动社会治理“平安圈”的体系化构建,让基层治理焕发新活力。
“现在社会治安越来越好,矛盾纠纷少了,邻里关系也更和谐了。我们寨上评上了6个‘五好家庭’,常有民警和联户长巡逻,到处都装着摄像头,走到哪儿都被安全感包围着,日子过得平安又喜乐。”龙津街道同心村村民杨宽的话语里,满是对如今美好生活的真切感受,这正是精准治理绘就的平安画卷最生动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