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基层
第03版:理论
第04版:国内
标题导航
让平安到得更快
人死是否账消?息烽法院调解一起借款合同纠纷
图说新闻
王毳毳: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
一图读懂新修订的《贵州省体育条例》有哪些看点?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毳毳: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
■记者 牟岚
2024年9月,山东华政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毳毳跨越2200多公里,从山东省青岛市来到贵州省纳雍县,开展为期一年的法律援助工作。
这段自东向西的漫漫旅程,丈量的不仅是跨越山河的地理间距,更是一位“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怀揣法治温情的执着奔赴。
刚刚抵达纳雍县不久,王毳毳就参与到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中。截至目前,她已在纳雍县政府各部门开设行政执法能力提升专题讲座10余场,讲座内容涵盖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执法程序、群众来信来访依法处置等依法行政领域相关问题,实现纳雍县重点执法单位行政执法培训全覆盖。
作为律师,王毳毳深感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针对政府法律事务中涉及的各部门业务专业性强且执法现状存在差异的特点,王毳毳积极组织她所带领的山东华政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团队成员开展调研,集思广益。充分利用晚上、周末及节假日时间,加班加点为每个执法单位量身定制专属于自己业务领域的培训课件,形成“一人援助,律师团队广泛参与”的援助模式。
为提升群众法治观念,王毳毳还积极参与服务地的各类法治宣传活动。她所在的山东华政律师事务所也为活动提供了普法宣传挂历、民法典宣传册等物质支持。
近一年来,王毳毳的脚步走遍了纳雍县的社区、学校以及各个偏远的乡镇、村寨。她坚持用最接地气的语言普法,把复杂的法律条文转化成老百姓听得懂的故事,引导群众依法维权。在人口密集的社区及学校,她开展普法宣传讲座活动,提高青少年等特定群体法律素养;在开展工作或帮扶走访群众时,她随时发放普法宣传资料,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在边远村寨、集市上,她通常会在人口较为集中的地方提供“坐诊”式的法律咨询服务,让边远地区的群众就近享受到专业、高质量的免费法律服务。
“我女儿在婆家被打骂,现在回了娘家,该怎么办?”2024年12月26日,在纳雍县水东镇老包街上开展的“普法乡村行”活动现场,当地农民李某前来咨询。王毳毳详细了解李某女儿的情况后,给予了合理化建议,并当场表态可以免费为其提供法律援助。
“在当地持续开展的普法宣传推动下,我发现群众对法律常识的知晓率有了显著提升。现在越来越多群众遇到难题时,第一时间就会想到靠法解决问题。”王毳毳感到十分欣慰。
2025年4月的一天中午,王毳毳发现一位老人在办公室前的走廊上徘徊。她主动上前询问得知,老人张某某是为了孙子的抚养问题前来求助。原来,张某某的儿子眼下正在服刑,儿媳也离家未归且两人未曾办理结婚登记。目前孙子的抚养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张某某因缺乏法律援助所需的相关材料,一时无法申请援助。
如果由张某某亲自调取相关资料,可能需要往返多次,并且老人年事已高,无法完整清晰表述之前的维权过程及细节问题。考虑到这些现实情况,王毳毳在详细地进行了解之后,主动联系了张某某所在乡镇的相关负责人,经过与负责人的直接沟通交流,终于理清了张某某求助问题的来龙去脉,也印证了张某某所陈述情况的真实性,让其无须再自行多次往返提供相关资料,从而更高效便捷地为其办理法律援助手续。
截至目前,王毳毳在纳雍县接待法律咨询200多人次,办理案件58件,其中民事案件29件,刑事辩护案件2件,刑事认罪认罚案件23件,行政复议案件4件。
“在这将近一年的法律援助服务过程中,我遇到过因无法及时拿到工资而陷入困境的劳动者,也接触过因家庭困难而亟需帮助的妇女儿童。每一次帮助受援群众维护合法权益,看到他们的生活逐渐回归正轨,我的心里都会涌起强烈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王毳毳表示,“未来我将继续投身法律援助事业,践行法律援助志愿者的责任担当,努力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