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基层
第04版:国内
第05版:国际
第06版:时评
第07版:平安贵阳
第08版:消防周刊
标题导航
以法为盾 护“未”成长
百余名地质灾害防治科普宣讲员同堂参加培训
探访66年无案村的和谐密码
图说新闻
严格执行明码标价规定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访66年无案村的和谐密码
■通讯员 石福涛
杉林叠嶂,群山起伏,清水江畔,坐落着已有600余年历史的锦屏县平秋镇魁胆村。
对于200余户、1100余名魁胆村民来说,最引以为荣的,是自1959年以来有记录的66年间,村寨从未发生过一起治安和刑事案件。曾被贵州省公安厅评为“群防群治先进单位”,也是“无辍学、无犯罪、无不孝子女、无吸毒、青年有技术、少年有文化”村。
夏日,让我们听着树上知了一个劲的鸣叫,迎着清凉的风,走进魁胆这个“无案村”。
见贤思齐培育“善人”
从锦屏县城出发,一路环山而上,沿途杉木葱郁,绿意充盈。大约35分钟后,“魁胆东寨门”几个大字赫然出现在眼前。
由东门而入,信步村寨,村内王姓宗祠的对联这样写: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这是魁胆村民做人的准则。”魁胆村89岁的退休教师王昌海老人就对联的寓意作了解读。王昌海老人是魁胆村的“活字典”,他说,魁胆人历来崇文重教,清代村里就办有私塾,以房族为主,均组织族中子弟集中学习文化,教育他们要“讲道德,讲良心,做好事”。
“魁胆村没有‘烂仔’,只有善人。”王昌海老人很自豪,他说,魁胆人有自己的荣辱观,即:“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村荣我荣,村辱我耻”,在外工作、务工的魁胆人从不生事,做事勤勤恳恳,遇事礼让三分。
魁胆村各家都有家规,大致包括尊老爱幼、勤俭节约、谦恭礼貌、远离赌博、勤奋读书等内容。家教与学校教育蕴含着魁胆村深厚的文化底蕴、人文素养、纯正民风、淳朴民情和村寨荣辱观,熏陶着一代又一代魁胆人。
礼法合治教化民众
“自古老人起好根,守法遵规要记心……”几个七八岁的小姑娘唱着朗朗上口甚是好听的歌。“这是《嘎老歌》,是魁胆小学老师们自编,用于教化学生,这也是魁胆村‘款约’的另一种表现形式。”魁胆村老支书王生友说,早在明清时期,魁胆村就开始执行“侗款议事”制度,统联周边的侗寨,订立了严格的《魁胆十六甲禁约》,该“禁约”除规范培育村民孝父母、睦乡邻、严律己、宽待人、勤劳作的作风及见贤思齐的精神外,还对违反款规款约伤害乡邻偷摸扒窃的人,制定了严格的惩处条款。
老瓶装新酒,随着时间的推移,魁胆村款约细化为现在的村规民约。然而,这村民未敢违反的村规民约,王生友从1996年至2010年,14年任职期间却屡次“破规”。王生友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冬天,村民王某某因想修缮房屋,未经村里批准,就在自家杉林砍伐了3棵杉木。魁胆村作为锦屏县杉木林的核心区,私自砍伐杉木在村规民约里必须重罚。王生友来到王某某家,看到其房屋已残破不堪,家境贫困的他也交不起罚款。王生友对村民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并要求他种植6棵杉树作为处罚。之后王生友还召集其他村民帮忙把房屋修整好。
“处罚不是目的,想要看到人遵守规矩、自立自律,更多的还是以教化感人。”王生友认为。
警民携手搭建“村寨110”
“魁胆村除了传承崇尚教育、培养贤德,世代传承淳朴、善良、包容的乡土文化外,还与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和公安机关坚持不懈地抓村级治保会建设,实行‘一村一警’包村,‘一村一警务助理’驻村等工作分不开的。”魁胆村治保会主任王才良在村委会办公楼前的广场边笑着介绍说。
近年来,锦屏县公安局平秋派出所在魁胆村设立了村级警务室,安排了1位社区民警,1名协勤和1名村级警务助理到警务室中工作。建立起了以党支部统一协调,村委会负责组织,治保会具体落实的治安联防工作机制,做强村级治保组织,加强对治保人员业务培训、技能培训和法律、法规学习,提升治保人员动员和组织群防群治、调处矛盾纠纷等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做到了调处矛盾更及时、治安防控更给力、普法教育更有效。特别是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面,做到了及时发现、及时排查、及时调处。
“这里的村民之间相处很融洽,我任魁胆村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员一年多了,还没见大家有过矛盾纠纷。”锦屏县公安局民警龙安渊说。
魁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龙燕秀坦言,自己从邻村嫁到魁胆村已有10余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村民间偶尔也会发生嫌隙,但大家都能做到“遇事商量着做、让着做。”
“有这样和谐的局面,‘村寨110’功不可没。”龙燕秀口中的“村寨110”指的是在村级警务室工作的民辅警。
魁胆村就推行适合民族村寨农村群防群治的“魁胆经验”,实行村“两委”领导和警务室民辅警包片责任制,建立起村、组、户三级治安防控体系。“村民间出了问题再管是很难管过来的,最省事、最长效的办法就是加强思想教育,让大家发自内心不愿去瞎挑事儿、乱挑事儿。”龙燕秀说,“村寨110”还承担着村民法治宣传教育任务。
历来,魁胆村“两委”干部和警务室民辅警把国家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和涉农相关政策第一时间公布在村务公开栏上,并经常组织村民学习,久而久之,魁胆人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了自觉运用国家现行法律法规、政策来协调各种矛盾,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程序办事的良好习惯。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