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基层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国际
标题导航
桐梓县乡村治理有“妙招”
图说新闻
省内快递水果十天未达 韵达服务遭消费者质疑
观山湖区筑北综合服务站成立
龙里法院当庭化解16.8万元彩礼纠纷
朱友花:为法治建设添砖加瓦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温度有力度有成效
桐梓县乡村治理有“妙招”
■通讯员 万莲莲
积分激励兑出治理成效,院坝会议出社区和谐,童子童谣唱出文明新风……近年来,桐梓县创新探索乡村治理“小妙招”,通过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强化基层民主协商、厚植文化土壤,推动乡村“颜值”“气质”双提升,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善治之路。
小积分激活“大能量”
走进桐梓县官仓镇官仓社区的积分超市,货架上摆满了各种生活用品,从洗衣粉、食用油到电饭煲、电风扇,一应俱全。而换取这些物品的就是村民们手中的“文明积分”。
官仓社区居民李本智是积分超市的“常客”。他翻开自己的积分本,上面详细记录着每次积分获得的原因和数量:参与社区环境整治获得10分、帮助邻居解决纠纷获得15分、主动参与志愿服务获得10分……
官仓社区将环境卫生、道德风尚、家庭教育、公益参与、移风易俗、产业发展等内容纳入积分管理,由党员、村民代表组成积分评定小组,每月对村民的积分情况进行审核和公示,每季度进行兑换。
“积分制实施以来,社区环境明显改善,居民参与治理积极性显著提高。”官仓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张兴莉说。
积分制把“村里事”变成“家家事”,群众从“要我参与”转变为“我要参与”,不仅“兑”出了文明新风,更“兑”出了社区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让乡村治理更有温度、更有活力。据悉,目前桐梓已有30个村(社区)实行积分制,今年已兑换价值17万余元的物品。
小院落孕育“大和谐”
“我们院子里种点花花草草会更漂亮。”“楼道里的杂物应该定期清理。”“小区的飞线也需要理一理……”
近日,海校街道海校社区民生苑小区的院落里,社区工作人员、业主委员会成员、院落长、居民代表等齐聚一起,围绕小区院落里车位规划、楼道路面修缮、绿化布局、飞线治理等问题各抒己见。社区工作人员认真记录每一条意见,与居民交流探讨,共同商讨改造方案。
据悉,海校社区老旧院落多,基础设施差。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社区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作用,将社区划分为多个院落并推选出院落长,定期召开院落议事会,共同协商解决院落里的问题,以“院落制”治理模式管理社区。
社区居民王昌全就是其所在院落的院落长。为解决该院落车辆乱放等问题,他组织居民召开了院坝会,在街道、社区和居民共同的努力下,院落面貌焕然一新。
“现在我们院落大事小情都会坐在一起商量,一起解决。”王昌全说。
“在社区党总支的带领下,海校社区今年召开院落议事会32场,收集居民意见建议180余条,解决环境卫生、停车难、设施老化等问题20多个。”海校社区党总支副书记黄丹说。
今年以来,桐梓县共召开院落议事会600余场。乡村治理院落制不仅让社区治理更加精细化,也让邻里关系更加紧密,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院落,大事不出社区”。
小童谣唱响“大文明”
“防溺水,记心上,私自游,危险藏……”暑期来临,桐梓县组织各个学校学生创作童谣,让防溺水童谣在桐梓大街小巷广泛传唱。
自2019年打造“童子童谣”文明实践品牌以来,该县通过“政府搭台、群众创作、全民传唱”的模式,组织教师、童谣爱好者等成立“童子童谣”编辑专班,深入乡村挖掘素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风文明、垃圾分类等内容融入其中,创作出了1万余首主题鲜明、通俗易懂的童谣。
目前,桐梓县建成童谣创作基地、童谣馆各1个,在部分校园及乡村精心打造“红色童谣林”“童谣长廊”20余处,“童子童谣”微信公众号刊发童谣1万余首,制作音视频300余期,传播覆盖上百万人次。
从看得见摸得着的积分奖励,到院落议事的热烈讨论,再到朗朗上口的童子童谣,桐梓县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让乡村治理有温度、有力度、有成效,不仅提升了乡村的治理水平,更让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