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党建引领政法队伍建设的实践逻辑与优化路径研究
——以岑巩县法院队伍建设为例
  ■ 严进
  摘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政法队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当前,政法队伍建设面临政治性与专业性失衡、党建与业务脱节等问题。本研究以岑巩县法院“铸魂—培根—塑形”三维框架实践分析为视角,深入剖析党建引领政法队伍建设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为新时代政法队伍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在理论层面,深化“党建+人才”融合机制研究,丰富政法队伍建设理论。在实践层面,为锻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新时代政法铁军提供系统性方案。
   关键词:党建引领 政法队伍 人才培养 优化路径
  一、引言
  新时代背景下,政法工作面临国家治理现代化、科技革命加速、社会矛盾复杂化等多重挑战,对政法队伍的政治素质、专业能力和作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央高度重视政法队伍建设,制定出台了《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强调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建引领人才培养。然而,当前政法队伍建设仍存在政治教育形式化、专业能力与实战需求脱节、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亟须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探索更系统、更有效的人才培养路径。
  梳理相关文献发现,现有研究较注重探讨“党建+业务”“党建+高质量发展”“党建+乡村振兴”“党建+治理现代化”等关系,很少将党建与人才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尤其在研究党建引领政法队伍人才培养全链条的成果较少,对其实践运行的内在逻辑剖析不够深入,针对新时代新挑战提出优化路径的研究亟须加强。
  二、岑巩县法院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岑巩县法院现有员额法官17人,法官助理及司法行政人员28人,其他司法辅助人员39人,干警平均年龄35周岁,党员占比57%。近年来,该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法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立足司法工作特点,通过强化政治引领、夯实能力根基、优化成长生态,探索形成“铸魂—培根—塑形”的三维实践框架,有效疏通党建与队伍建设梗阻,实现司法能力和审判质效持续提升。
  因此,本文以岑巩县法院队伍建设为视角,探讨党建引领政法队伍建设的实践逻辑与优化路径,旨在回答:(一)现实困境问题,当前党建引领政法队伍建设的主要瓶颈是什么?(二)实践逻辑问题,党建引领政法队伍建设的内在机制是什么?(三)路径优化问题,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党建引领政法队伍建设作用?
   三、党建引领政法队伍建设的现实困境
  党建引领是确保政法队伍“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根本路径,但在实践中面临诸多问题,制约了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政治引领与司法职业特性的融合不足
  法院队伍兼具“政治属性”与“职业特性”,政治引领与司法职业特点容易脱节,导致政治教育难以入脑入心。一是内容欠缺针对性。政治理论学习多沿用通用理论宣讲模式,未能结合法官、书记员等不同岗位的司法实践解读“司法为民”内涵。如对民事法官缺乏“调解优先、案结事了”的价值引导,对刑事法官未能深入阐释“罪刑法定”与“政治效果”的统一关系,导致政治要求与司法实践“两张皮”。二是形式与职业习惯不符。法院队伍长期形成“理性思维”“逻辑严谨”的职业特质,而部分党建活动仍依赖“单向灌输”等方式,难以引发思想共鸣。通过访谈调研,62%的法官认为“政治学习与审判业务关联度低”,20%的青年干警将党建活动视为“额外负担”,折射出政治引领的吸引力不足。三是政治素养与司法良知培育脱节。部分法官在司法实践中存在“机械司法”倾向,未能将党的群众路线转化为“实质性化解纠纷”行动,如对弱势群体的司法关怀不足,反映出政治引领向职业良知的转化机制不畅。
  (二)党建与业务能力提升的协同性不足
  法院队伍的核心能力是司法专业素养,但党建工作与业务能力培养一定程度上“各自为战”,未能形成育人合力。一是培养路径错位。基层党组织对队伍能力需求把握不够,如对员额法官培养仍侧重“办案量”的考核,忽视类案检索、风险防范等专业能力;对司法行政人员培训缺乏“数字法院”建设所需的信息化技能,导致培养内容与司法责任制、数字化改革等实践需求脱节。二是党建资源转化不足。基层党组织掌握的政策资源未能有效赋能人才,“党员先锋岗”等品牌活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资深法官的审判经验未能系统传授给青年干警;党建与审判团队建设结合不紧密,党建优势难以转化为业务突破动能。三是激励机制不匹配。人才评价仍以“办案量”等业务指标为核心,党建引领下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在考核中权重不够。如对员额法官在“涉稳案件化解”“普法宣传”中发挥的作用缺乏量化评估,导致“重业务轻党建”导向在队伍建设中蔓延。
  (三)党建引领下人才作用发挥的保障不足
  在人才服务、职业发展等方面存在短板,制约作用发挥。一是职业保障与司法压力失衡。随着案件量持续增长,法官面临“案多人少”压力,基层党组织在缓解职业倦怠、保障职业权益方面发挥作用有限。对法官的心理健康、履职安全关注不足,78%的法官反映“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而党建服务仍停留在“节日慰问”等层面,未能构建系统性减压机制。二是青年人才成长通道不畅。基层党组织在青年人才培养中缺乏“精准滴灌”。对初任法官或法官助理的培养缺乏阶梯式规划,未通过党建活动强化职业认同感,也未搭建“分阶式”能力提升平台,对复合型人才挖掘培养不足。
  这些困境的核心在于党建引领与队伍建设的内在逻辑未能有效贯通,既削弱了党组织对人才队伍的政治引领力,也制约了政法队伍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破解这些问题,需要从政法工作的特殊性出发,从党建引领的内在机制上寻求答案。
   四、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分析:党建引领政法队伍建设的突破路径
  党建引领政法队伍建设并非抽象概念,而是蕴含着深刻的理论依据和实践逻辑。这一机制的形成既源于党的建设与人才工作的内在统一性,也基于政法工作的政治属性与专业要求的辩证关系。
  (一)理论逻辑:党管人才原则与司法规律的有机统一
  党管人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制度的根本原则,其核心在于通过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思想优势,确保人才工作的正确方向。人民法院作为党领导下的国家司法机关,其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始终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这是由司法权的人民性和政治性决定的。因此,法院人才不仅是法律专业人才,更是党领导下的司法工作者,其政治立场、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司法权的运行方向。
  从理论维度看,党建与法院队伍建设的统一性体现在三个层面:其一,目标一致性。党建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核心目标,法院队伍建设以“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司法队伍”为根本任务,二者共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其二,路径互补性。党建通过思想引领、组织凝聚、作风建设等方式塑造人才的政治品格,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专业能力提升强化司法实践效能,政治素养与专业能力的协同发力构成了法院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其三,机制融合性。党组织的组织体系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平台载体,如通过“党建+业务”融合机制推动人才在实践中成长,而人才的成长又反过来为党组织注入活力,形成良性互动。
  (二)实践逻辑:“铸魂—培根—塑形”三维实践框架
  基于理论逻辑分析,破解党建引领政法队伍建设的现实困境,更需要从实践逻辑层面构建系统性解决方案。
  1.“铸魂”:以政治引领筑牢政法队伍忠诚根基
  针对政治教育难以入脑入心,岑巩县法院坚持将“司法为民”的职业内核融入政治引领全过程,构建“三维度”铸魂体系,实现政治素养与司法良知深度融合。一是内容上聚焦“司法化表达”。将政治理论学习转化为司法实践语言,如在“两个维护”教育中,结合行政案件审理解读“法治政府建设”的政治内涵;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开设“红色案例讲堂”,通过革命时期“马锡五审判方式”阐释“群众路线”在当代司法中的实践路径。二是形式上创新“沉浸式体验”。依托红色司法资源打造实景课堂,重现土地改革时期的司法案例,体会“司法服务大局”的历史传承;定期举办“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典型案例讲评会,要求法官从“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三个维度进行解析,实现将政治判断力转化为司法实操能力。三是效果上强化“实践化检验”。建立“政治表现—司法行为”映射评估体系,将“是否落实涉民生案件优先审理”“是否主动开展判后答疑”等司法实践指标纳入党员评议,推动政治引领从“思想认同”向“行动自觉”转化,进而提高群众满意度。
  2.“培根”:以党建融合夯实政法队伍能力根基
  针对党建与业务能力培养脱节问题,构建“党建+业务”双轮驱动机制,将组织优势转化为人才成长动能,实现“办案能手”与“党建先锋”协同培育。一是靶向匹配司法需求。按民事、刑事等审判领域组建“专业型党建小组”,选拔资深党员法官担任“双导师”(政治导师+业务导师)。组织员额法官开展案例分析,研讨解决新型案件法律适用难题;按照“初级—中级—高级”分阶培养法官助理,建立“1员额法官+1法官助理+1书记员”结对机制,组织业务技能培训、管理能力培训、创新能力培训等,促使在办理复杂案件中提升实战能力。二是激活党建育人效能。将“党员先锋岗”创建与审判质效提升绑定,设立“党员办案标兵”“党员调解能手”等,要求党员每月完成“疑难案件化解+业务分享”,推动党建资源向业务攻坚倾斜。定期开展青年大讲堂活动,通过“党员带头解读+干警在线学习”模式,实现优质司法经验的快速传递。三是重构人才评价导向。完善考核体系,在“办案量”等业务指标外,增设“党建引领成效”维度,将“党员在合议庭中发挥政治把关作用”“党建活动中提出的业务改进建议”等纳入考核,改变“重业务轻党建”现象。
  3.“塑形”:以生态优化激发政法队伍担当活力
  针对人才作用发挥保障不足问题,通过党组织“搭平台、强服务、优氛围”,构建人才队伍成长的全周期支持体系,释放干事创业动能。一是搭建干事平台。党组织牵头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围绕“立案、民事、刑事、执行”等重点工作设立业务咨询组,由党员干警担任组长,重点提升各个审判执行业务条线的履职能力和业务能力。二是强化服务保障。建立“党组织联系服务人才”机制,针对“案多人少”压力,设立“法官助理党员责任区”,明确法官助理履职清单,为法官减负;开设“心理疏导党员服务站”,聘请专业咨询师提供减压指导,减轻法官的职业倦怠感。三是营造激励氛围。开展“双典型”选树活动,既评选“办案标兵”,也表彰“党建引领办案能手”,通过事迹宣讲、荣誉墙展示等方式增强职业荣誉感。建立“青年党员人才库”,优先推荐参与上级法院挂职、专项调研等。
  岑巩县法院的实践表明,“铸魂—培根—塑形”三维框架的核心逻辑在于以政治引领锚定政法队伍“忠诚底色”,以业务融合锻造政法队伍“专业本色”,以生态优化激发政法队伍“担当亮色”。三者环环相扣,既破解了“政治教育虚化”“能力培养脱节”等问题,更构建了党建引领与政法队伍建设同频共振的闭环体系。
   五、基于“学思—践悟—笃行”的党建引领政法队伍建设的优化路径
  基于岑巩县法院以“铸魂—培根—塑形”框架引领人才队伍建设为基础,并结合人才成长规律,可构建“学思—践悟—笃行”的递进式培养路径,提升党建引领效能。
  (一)学思结合:筑牢“铸魂”与“培根”的认知根基
  学思结合旨在解决“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问题。一是明确学什么。既要学政治理论,也要学司法政策,更要学典型案例,以此实现政治理论与司法实践的知识融合;二是弄懂怎么思。通过“政治+业务”双维度反思,以创新案例讲评会等活动引导人才思考“案件审理中的政治影响”“法律适用中的群众立场”,将“铸魂”的政治要求转化为“培根”的专业思考,避免“学用脱节”。
  (二)践悟相促:强化“培根”向“塑形”的转化效能
  践与悟结合旨在实现“做中学、学中悟”的能力提升。一是搭建实践载体。可依托“党员先锋岗”等平台,让干警在办理重大案件、参与专项治理中实践所学,比如通过规范涉企执法司法行为等专项活动,既锻炼专业能力,也深化对“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的领悟;二是建立感悟机制。建立“办案手记”制度,要求干警记录案件处理中的“政治感悟”“能力短板”“改进方向”,定期组织“感悟分享会”,将个体经验转化为集体智慧,推动“培根”能力提升转化为“塑形”的自我完善。
  (三)笃行致远:实现“塑形”对“铸魂”的价值回归
  笃行是最终落脚点,旨在将党建引领成效转化为司法为民的持久行动,体现“铸魂”的价值目标。一是落实好行为指引。通过“党员承诺践诺”“司法公开”等机制,将“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具象化为“公正办案、廉洁司法、主动服务”的具体行为。二是优化长效保障。将“笃行”成效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与晋升、评优挂钩,同时通过法官宣誓、荣誉退休等职业尊荣仪式,强化身份认同,使“司法为民”从外在要求内化为自觉追求,最终实现“塑形”对“铸魂”的价值回归。
   六、结语
  党建引领政法队伍建设是新时代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命题,岑巩县法院“铸魂—培根—塑形”三维框架的实践价值,不仅在于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路径,更在于揭示了一个核心规律:党建引领不是对队伍建设的“外在附加”,而是蕴含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内在基因”。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必须牢牢把握党建引领这一根本原则,不断深化对实践逻辑的认识,勇于破解瓶颈问题,持续优化建设路径,努力锻造一支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堪当时代重任的高素质政法队伍,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赵婕.以党建“强根”以业务“固基”[N].法治日报,2025-07-08(001).
  [2]喻劲猛.滇中新区: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N].云南日报,2025-07-08(005).
  [3]王恩明.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策略研究——基于驻村第一书记视角[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5,(03):78-80.
  [4]王邦根,邱雨洁,傅琼。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现代化:逻辑理路、现实挑战与实践进路[J].海南开放大学学报,2025,26(02):
  117-124.
  [5]宋波.以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J].唯实,2025,(05):36-39.
  [6]张妍,郭青青.新时代党管人才理论的科学内涵及价值意蕴[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5,41(03):96-101.
  [7]寇昉.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人民法院能动司法的内涵要求与实践探索[J].中国应用法学,2024,(01):1-7.
  (作者单位:岑巩县人民法院)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