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领取“文明家庭”牌匾和生活用品。 通讯员 金可文 摄 ■ 通讯员 吴厚征
7月26日,阳光洒在天柱县高酿镇万亩大坝,抽穗了的稻花随风摆动,引来“稻花鱼”争食、群蝶争舞,古色古香的侗家吊脚楼在山峦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宁静。
进入高酿镇隆寨村口,村污水处理系统正在运行。地面上设了围栏,种上了花草。花圃中,橙黄的美人蕉和绿叶相映成趣。
“原来庭院这里是一座烂牛圈,五年前我把牛圈拆了,改种金秋梨。再过20来天,就可以摘来卖了。”村民姚祖康指着自家庭院,开心地说。只见庭院里,几株金秋梨如巨伞般俏立,沉甸甸的金秋梨压弯了枝头。
同是高酿镇的大小圭村,从无人机上俯瞰,灰瓦红顶的房屋和绿树搭配,炊烟袅袅处显现成片的稻田,翠绿的稻禾像几何图案一样整齐。
当天,大小圭村正在长廊里开展“卫生文明户”表彰活动,该村刘萍英等8户获表彰,奖品是“卫生文明户”匾牌一块,洗衣粉一大袋。
“卫生文明户的评选,是村里根据院落栽花种草、屋内整洁、过道无杂物、电线无老化、安全卫生等指标来打分,今天表彰的8户是其中的代表。”大小圭村副主任龙凤介绍。
“环境卫生是脸面,我们侗家人最看重这个脸面,你家卫生差,寨上人看不起你,也不想来你家串门摆门子。”刘萍英直率地说。
“我们以‘卫生文明户’评选活动为载体,集中力量持续推动清理残垣断壁、乱堆乱放、改厕、改圈,以及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积分100分以上家庭可获‘积分超市’购物券奖励。我们还将环境卫生情况与集体分红、评优评先挂钩,对屡教不改的农户实施‘黑名单’管理。如今,‘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已纳入村规民约内容。”大小圭村党支部书记潘存弟介绍。
据了解,天柱县创新“环境卫生+家风+积分”机制解锁文明卫生“密码”,将庭院整洁度与“最美家庭”评选挂钩,通过日常整治获得积分,积分可到村内的“积分超市”兑换物品,将村民维护环境卫生的行为转化为物质激励,让文明习惯在“甜头”中养成。
“两清两改两治理”活动开展以来,位于清水江畔的天柱县坌处镇清浪村、三门塘村,也在评选“美丽庭院”示范户、“最美家庭”,将庭院整洁、孝老爱亲、公益参与等纳入村规民约中,推动全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由“整脏治乱”向“求精求美”提升。
“卫生环境必须得搞好,就像我们每天要洗脸一样。”清浪村村民王桃凤说,她每天早上起来先扫院坝,花木每个星期剪枝料理一次,堂屋物件必须归位,不能乱堆乱放。在王桃凤的小院里,水泥地面纤尘不染,得益于她“垃圾不过夜、污水不入沟”的日常习惯。这些融入生活肌理的文明实践,让“整洁美”从口号化作了家庭的自觉追求。今年的评比她同时获得“庭院绿化示范户”“最美家庭”等表彰。
近年来,天柱县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聚焦房前屋后乱堆乱放清理、旱厕与圈舍改造、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源头管控等“两清两改两治理”重点任务,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截至目前,天柱县新建改造农村卫生厕所1038户;计划改圈30户,已完成改造10户;2025年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14个村,已完成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行政村设施正常运行率100%;建成乡镇生活垃圾转运站13座,在农村配备垃圾转运车13辆、配备垃圾清运车49辆、配备垃圾收集点1033个,2025年累计处理垃圾2.6万吨,垃圾清运率67.9%;各级妇联组织开展各类不同形式的家政培训34次,卫生家庭建设(整改)5000户。
2023年,天柱县获评贵州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入选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为乡村振兴注入生态活力与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