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基层
第03版:理论
第04版:国内
第05版:区域
第06版:教育周刊
第07版:法院周刊
第08版:交安
标题导航
淬火砺剑 锻造司法头雁方阵
谈启发 讲收获 话未来
清镇法院:成功调解婚约财产纠纷
关岭法院:为“问题”父母开出法治“处方”
荔波法院:巧解两位老人的“跨世纪”旧账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荔波法院:巧解两位老人的“跨世纪”旧账
本报讯(通讯员 曹威)“法官同志,隔壁村的老欧欠我4700块钱,这都快30年了,一直还没还!”近日,年过八旬的莫老爷子来到荔波县人民法院茂兰人民法庭,手里紧紧攥着一张落款为1996年的欠条。他要起诉的,是邻村年逾古稀的欧老汉。
莫老爷子曾经营着一家小客栈。据他回忆,当年欧老汉因住宿、购买烟酒等开销,累计欠下了4700余元,并亲笔写下了这张欠条作为凭证。随着时间推移,双方均淡忘了此事。直到最近,莫老爷子在家中整理旧物时,发现了这张“跨世纪”的欠条,于是多次向欧老汉催讨。
面对这张近30年的欠条,被告欧老汉面露难色。“这事都过去快30年了,这欠条是真是假,我实在记不清了。”他无奈地辩解道,“当年到底欠没欠钱?欠了多少?后来还了多少?时间太久,这账没法认啊。”
这张泛黄的欠条,究竟是真是假?两位高龄老人,对陈年旧事各执一词,纠纷又该如何化解?
承办法官郭明学考虑到双方相识多年,且年事已高,他敏锐地意识到,这笔源于多年前的旧账,若单纯通过庭审判决,可能进一步激化矛盾,甚至彻底斩断两位老人之间曾经的情谊。于是,他决定采用“背靠背沟通”与“面对面协商”相结合的柔性调解策略。
在调解室,法官耐心倾听着莫老爷子一遍遍讲述当年的情形,引导他回忆欧老汉写欠条时的具体细节和场景。而当面对欧老汉时,法官则更多地诉诸情感与回忆:“欧叔,当年大家都不容易,你常在莫老伯店里落脚,一起抽根烟、聊聊天,总有些情分在吧?这欠条上的笔迹,你看着熟不熟悉?”
经过法官一次次充满同理心的疏导和沟通,欧老汉逐渐想起,当年确实因住宿和烟酒消费欠过莫老爷子的钱,而且,的确还有一部分未曾还清。
最终,在法官的主持下,两位老人放下了心中的芥蒂和对峙,基于对过往情谊的珍视与相互理解,双方就实际应偿还的金额达成共识,欧老汉当庭向莫老爷子支付了3000元。
当两只布满岁月痕迹的手,跨越了近30年的时光隔阂紧握在一起时,为这起“跨世纪”欠条引发的纠葛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