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基层
第03版:理论
第04版:国内
第05版:国际
第06版:教育周刊
第07版:法院周刊
第08版:交安
标题导航
贵州法院:法治新“枫”赋能基层社会治理
安顺市西秀区法院进校开展暑期防溺水安全教育
融情于法暖民心 巧解群众赔偿难
锦屏县法院温情调解守护未成年人权益
府院联动破坚冰 四年纷争终落定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贵州法院:法治新“枫”赋能基层社会治理
■ 记者 黄峰 杨情丽
盛夏的黔贵大地,绿意盎然。在黔西南州安龙县梨树村,“学法以明道、用法以立身”的标语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这个连续多年“零诉讼”的村庄,正是贵州法院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法治画笔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的缩影。
近年来,贵州法院系统将法治基因深植基层治理肌理,通过“以法促振兴、跨域便民、防治结合”三大路径,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强劲“枫”能。从雷公山麓到乌蒙腹地,从苗乡侗寨到布依村落,法治的根系深扎泥土,滋养着乡村治理的每一寸肌理。
法促振兴 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以前村民为争棵果树都能打起来,现在大伙遇事先翻村规民约!”惠水县摆金村党支部书记指着寨门刻着的《村规民约三字经》感慨。这一变化,源于惠水法院挂帮摆金村以后,摆金人民法庭依托“法润苗乡”文化品牌,创新“法治+村规民约+房长制”治理模式:法官指导修订21个村寨民约,将赡养义务、生态保护等纳入条款;遴选族老担任“房长”,与法庭联动调解。三年来,该庭辖区纠纷诉前化解率提升。
司法服务更向产业一线延伸。在黔东南雷公山腹地,法官携“巡回审判包”深入茶山,就地化解茶园权属争议。
近期,在雷山县,一家县招商企业向某街道办流转茶园,并投资500万完善设施和技改。2位村民因土地流转问题,以驱使上百只山羊进茶园啃食茶叶、踩踏茶树的不当方式主张权利,村委未按合同约定履行义务,阻止监管不力,矛盾渐大。
办案法官抽丝剥茧,厘清乱麻,整合资源,协调多方“解套”,以“嘎百福”解纷工作法处置,法官变身“羊倌”,帮助寻找渠道帮助村民将羊出栏售卖。
“不当维权惹仇恨,依法解决方为本,新老茶树缠着根,村民企业可共生……”
法官唱起“嘎百福”歌,一起牵涉五方纠葛,合同纠纷、土地权属纠纷、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交织的案件,在企业、放羊人、村民组、村委会、政府都称许的“一案五满意”效果中谢幕。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基。近年来,贵州法院聚焦多彩贵州“土特产”保护,在黔东南,法官们为苗绣、银饰等非遗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专项法律服务;在黔北,为辣椒、方竹笋等特色农产品的种植、销售环节保驾护航,提前介入消除合同隐患;在黔西南,法官们深入田间地头,为特色精品水果的产销链条提供“法治体检”,精准化解合同纠纷,确保“黔货出山”之路畅通无阻……将法言法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村言村语,法治观念如春风化雨,渗入人心,成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在支撑。
跨域便民 异地易办提升“幸福感”
山高路远曾让诉讼成为山区百姓心头之惧。黔西南州册亨县的一位村民回忆起过去为一件并不复杂的案子,不得不数次往返县城,单程奔波近两百公里山路,耗时耗力苦不堪言。如今,贵州法院依托智慧法院建设,大力推广人民法院在线诉讼服务、跨域立案、远程庭审等线上诉讼服务。曾经令人望而生畏的诉讼门槛大幅降低,基层民众享受到了“指尖诉讼、掌上办案”的便捷。
近日,花溪法院成功调解了一起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不仅化解了双方当事人的矛盾,更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司法便民理念落到了实处。
原告旅游期间在排队乘坐大巴车时,被队伍前面突然起身的游客撞到手机,手机屏幕损坏,遭受维修费损失。虽然金额不大,但双方一直未能对责任划分和赔偿金额达成一致意见。
原被告双方均未居住在花溪区辖区内,考虑到当事人在外地,为减轻当事人诉讼成本,法官决定采取远程开庭。为保障开庭能够顺利进行,开庭前,法院工作人员及时和当事人沟通,确定证据提交方式等,保障当事人远程开庭也能充分提交证据、发表意见。考虑到该案涉案标的较小,承办法官组织双方进行多轮调解,围绕双方矛盾纠纷关键点,充分释明法律规定,组织双方对赔偿金额进行磋商,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在法官组织下,被告现场添加原告微信,履行了赔付义务。案件审结后,当事人给承办法官寄送了锦旗,“云端司法显公正,线上便民暖人心”,盛赞远程开庭的便民措施和高效化解纠纷。
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贵州法院将司法服务的毛细血管延伸至最末端。遵义把法官工作站嵌入乡镇综治中心;毕节的“无讼村居”创建点星罗棋布;铜仁法院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在交通尤为不便的偏远地区,法官们将国徽背在肩上,踏上了“马背上的巡回法庭”之路,把法庭“搬”到村民的院坝里、火塘边。用实际行动,让司法为民的温度在一次次跋涉中真切传递。
防治结合 解好基层治理“方程式”
贵州法院将大量解纷力量前移下沉,在矛盾萌发之初就精准干预。在黔南州惠水县,某布依族聚居村落因一起婚恋纠纷引发两个家族对立。当地特邀调解员——一位深孚众望的寨老,巧妙运用布依族传统“议榔”规则中关于家族和睦的训诫,结合《民法典》相关条款,成功促成双方和解,避免了一场群体性冲突。这类深谙当地民情、兼具法律素养的特邀调解员队伍日益壮大,成为基层解纷的“生力军”。
黔西南州兴义市,该地法院推动将“遵纪守法、邻里和睦”等法治元素纳入村规民约修订。该市某村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制定新的村规民约后,一度突出的滥办酒席、环境卫生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此外,针对基层治理中暴露出的共性、典型问题,贵州法院及时发出司法建议,促进堵点、难点的源头治理。安顺法院在审理多起涉农信贷纠纷后,敏锐发现部分乡镇在惠农贷款审核与用途监管上存在疏漏,随即向相关乡镇及金融机构发出司法建议,推动完善了管理流程,有效预防了类似纠纷的批量发生。去年,全省法院发出各类司法建议一千余条,反馈采纳率超九成,司法建议的“小切口”撬动了基层治理的“大提升”,法院职能从“治病于已发”向“防患于未然”深度拓展。
当法治新“枫”吹拂黔贵大地,平息了纷争,更悄然重塑着乡村的筋骨与灵魂。曾经因琐事剑拔弩张的邻里,如今携手在合作社里辛勤劳作;曾经对法律懵懂的山民,如今成为村规民约的积极践行者;曾经沉寂的古老村寨,在法治护航下焕发出产业兴、生态美、民风淳的全新生机。贵州法院的新“枫”实践,撬动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大格局,这幅法治绘就的“黔景”,正成为乡村振兴最坚实的底色。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