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基层
第03版:时评
第04版:理论
第05版:国内
第06版:国际
第07版:公益广告
第08版:平安贵阳
标题导航
融媒体时代进一步提升政工干部工作能力策略分析
非法捕捞水产品、非法狩猎犯罪治理路径研究
把握智能影像机遇 构建新型传媒生态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握智能影像机遇 构建新型传媒生态
■ 马俊 黄峰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AIGC(AI-generatedcontent)在多个领域开始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媒体行业。从OpenAI的Sora模型到快手“可灵AI”、抖音“即梦AI”大模型,AI技术已能实现从文本到视频的全流程创作,用户生成内容(UGC)与专业制作(PGC)的边界进一步模糊。媒体行业正经历从“工具辅助”到“AI主导”的范式转变,影像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播形式,已经从传统的摄影和视频制作逐渐向AI生成的影像内容转变。AIGC影像的普及将推动媒体行业的技术革新与范式重构,为内容创作提供更加高效、低成本并具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一、技术革新:AIGC影像的底层逻辑与能力跃迁
AIGC影像借助人工智能算法,特别是生成对抗网络(GANs)和深度学习技术,自动生成或修改影像内容,涵盖静态图像、动态图像、视频等。其关键技术包括生成对抗网络(GANs),深度学习和卷积神经网络(CNN)变换模型(Stable Diffusion、DALL-E等)、风格迁移技术(styletransfer)等。生成对抗网络是目前AIGC影像生成的主要技术之一,通过对抗训练的方式,能够生成高质量的图像和视频。深度学习和卷积神经网络(CNN)是图像处理和生成中的核心技术,能自动学习和提取图像的特征,广泛应用于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和图像生成等任务。
AIGC影像技术从早期GANs迭代至扩散模型(如Stable Diffusion、Sora),核心突破在多模态融合与物理模拟能力提升。例如,快手可灵AI2.0采用优化DiT架构,实现了火焰燃烧轨迹的精准模拟和电影级运镜效果。宁波广电集团的AIGC融媒创作港则通过私有云部署,实现了广播电视专用环境下的AI内容生产,其数字人克隆技术支持极速克隆与超写实克隆双模式,显著降低新闻播报的人力成本。传统影像生产需经历创意策划、拍摄、后期等多环节,而AIGC技术通过“数字人+AI工具”生态实现流程压缩。神绘数字人平台将视频生产流程简化为“拍摄+制作”两环节,用户通过手机拍摄素材后,可利用AI文生图、AIPPT等工具快速生成内容,单人生成效率相当于传统团队的3-5倍。这种“低门槛、高复用”的模式尤其适用于短视频创作,如大理大学的《蒹葭》短视频通过AIGC实现全流程自动化生产,单月流量突破800万。
二、应用场景:从内容生产到价值创造的全链条渗透
内容创作从剧本到视觉的智能化。AIGC影像技术能够快速生成大量的视觉内容,缩短了内容创作的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媒体机构可以利用AIGC技术快速响应热点事件,及时发布相关内容,满足用户对新鲜资讯的需求。生成各种风格和类型的视觉内容,为媒体内容的表现形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例如,通过生成虚拟场景、特效等,为新闻报道、影视制作等增添了视觉吸引力,央视文生视频AI系列动画《千秋诗颂》制作周期从6个月缩短至2个月。大模型通过分析海量剧本数据,辅助编剧生成对白与分镜脚本。芒果TV的“爱芒AI导演”可分析综艺节目逻辑并策划互动环节。传统实景搭建成本高昂,AIGC通过图生视频技术生成虚拟场景。如《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利用AI完成奇幻场景渲染,并与实拍结合。多模态模型可自动生成天气、爆炸等特效,并与原始视频融合。通州融媒的《运河有戏》MV即通过AIGC技术实现动态场景切换。根据用户的偏好和需求生成个性化的视觉内容,提供更加符合用户口味的媒体体验。在视频点播、社交媒体等平台上,AIGC技术能够为用户推荐感兴趣的视频内容,提高用户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也为媒体行业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如短视频内容订阅模式、个性化广告模式等。媒体机构可以通过这些新模式实现收入的多元化,提高经济效益。
媒体融合新闻生产与传播革新。在新闻报道中,AIGC影像技术可以快速生成新闻配图、视频新闻等,提高新闻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媒体机构利用AIGC技术自动生成新闻稿和视频短片,显著降低了人力成本,加快了内容生产速度。新闻传播的范式突破。数字人分身技术可在无记者到场情况下生成现场报道,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的数字人主播在春节期间实现0失误播报,获央视认可。天权SAR2OPT模型通过雷达影像转可见光技术,将卫星监测数据转化为直观影像,助力自然资源、应急灾害等领域的可视化传播。智能新闻生产,阿里云“AI编辑部”实现自动剪辑、标签化存储,降低20%制作成本;通州融媒推出数字人主播,覆盖多种播报场景。个性化内容分发,AIGC可根据用户偏好生成定制化内容,如vivo与快手合作的元春贺岁短片,通过用户照片生成个性化叙事,增强情感共鸣。
从影视到微短剧的新业态。AIGC影像技术在影视制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生成特效场景、虚拟角色等,降低了制作成本,提高了制作效率。一些影视作品通过AIGC技术实现了更加逼真的视觉效果,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影体验。低成本短剧制作成为AIGC的典型应用场景。国内首部纯AIGC短剧《兴安岭诡事》通过AI生成场景、角色和剧情,制作成本较传统模式降低70%,上线一周播放量突破3500万。北京电影学院的实战班学员利用AIGC技术完成动画短片《大暑》,实现了水墨风格与现代叙事的融合,单部作品制作周期缩短至15天。AIGC影像显著降低内容生产的边际成本。神绘平台的数字人克隆成本仅为传统真人主播的1/20,且支持24小时不间断工作。快手《浮梦吟》、博纳影业《三星堆:未来启示录》等作品验证了AIGC在短剧领域的潜力,其“短、频、快”特征与AI高效生产高度契合。产业协同,北京朝阳区建设AIGC视听产业创新中心,推动技术研发与场景落地;上海国际电影节设立“AIGC单元”,鼓励青年创作者探索AI影像。
三、挑战与机遇:伦理治理生态重构的协同演进
AIGC影像给媒体行业带来了许多积极影响,但也面临着一些技术、伦理和法律方面的挑战。AIGC影像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生成的影像内容仍存在一定的质量波动,尤其在细节处理和现实感方面。此外,如何确保生成内容的多样性和创新性,避免“模板化”或同质化,也是当前技术面临的一大挑战。AIGC影像生成可能涉及版权问题、身份盗用、虚假信息等伦理和法律问题。例如,通过深度伪造技术生成的虚假图像或视频可能被用于虚假新闻传播,这对媒体的公信力和受众的判断力提出了更高要求。AIGC影像可能加剧信息不对称,使得大众在接收信息时更加难以辨别真伪。此外,AI生成的内容可能加速某些媒体形式的“内容泛滥”,导致创作原创性和价值的下降。
未来,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迭代,AIGC影像的质量和生成速度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更智能的生成算法将使影像创作变得更加精细和多样化。AIGC影像将在媒体行业与其他新兴技术(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6G等)结合,推动多媒体形式的深度融合,创造出全新的内容呈现和互动体验。例如,新华社的“AI合成主播”已实现虚拟场景与真人播报的实时融合。神绘、可灵等工具平台将成为内容生产的“基础设施”,提供从创意生成到传播分发的全链条服务。百度文心大模型与上海辞书出版社合作,将《辞海》数据融入内容生成,提升知识传播的准确性。未来AIGC影像将更加注重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满足,提供量身定制的内容生成解决方案,为广告、娱乐、社交等领域带来更精确的受众定位和体验提升。
AIGC影像正在重塑媒体行业的生产关系与价值链条,其核心价值不仅在于效率提升,更在于激活人类创造力的新维度。未来的媒体生态将呈现“技术工具化、内容人性化”的特征,即AI承担重复性工作,人类专注于创意构思与情感共鸣。这种人机协同模式要求行业在技术创新与伦理治理、效率追求与人文关怀之间找到动态平衡,最终实现媒体行业从“信息中介”到“价值共创”的范式跃迁。
(作者马俊系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2023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作者黄峰系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记者,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本文系2024年贵州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多彩贵州”文化的AIGC影像创作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4YJSKYJJ228)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