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清流里淌着民心所向
息烽县养龙司镇“一二三”工作法破解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题
  ■记者 贾华
  “以前的生活用水都是乱泼乱倒,又脏又臭;现在有了专用的污水收集处理池,污水直接从收集管网进入池子,房前屋后不脏不臭了!”近日,在息烽县养龙司镇光华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观摩会上,村民们围着崭新的砖砌洗手台、拖把池热烈地议论着。
  “政府免费修设施,房前屋后再也闻不到臭味,我们就盼着自家也早日用上污水收集处理池!”大家热切期盼的话语,勾勒出养龙司镇以“一二三”工作法破解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题的生动图景。
  近年来,养龙司镇深学笃行“千万工程”经验,以“两清两改两治理”为着力点,紧扣“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原则,创新构建“一份台账锚定需求、二类示范打消顾虑、三方联动凝聚合力”的治理体系,打造示范设施探路先行,为1400余户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工程筑牢根基。
  一份台账摸透“千家急”。镇村干部化身“行走的调研队”,逐户走访绘制“污水地图”。从张大爷提出“洗手台高度要方便老人使用”,到王婶建议“沉砂池需深挖防堵塞”……1400余户的个性化需求被逐一记录,形成覆盖全村的污水治理需求台账。这份凝聚着民情的“治理指南”,不仅明确砖砌洗手台、拖把池、沉砂池等设施的布局点位,更让管道走向、处理方式与村民生活习惯深度适配,真正实现“一户一策”精准治理。
  二套示范立起“活样板”。该镇因地制宜打造“靠墙式”与“独立式”两类分散式污水处理示范样板。记者在一农户房前看到,新修的污水处理池使洗拖把水、厨房污水经地下管网汇入远处的沉沙池,经沉淀、渗滤后转化为灌溉用水滋养田园。镇干部化身“讲解员”,用通俗语言演示水龙头花洒防溅设计、斜坡水池加速排水等细节:“这就像给污水做了个净化流水线,既环保又实用!”生动的实景展示让村民从“将信将疑”变为“主动点赞”,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按下“加速键”。
  三方联动拧成“一股绳”。政府统筹规划、村民全程参与、村委会助力支持,三方力量在治理中深度融合:政府统筹资金与技术,保障设施建设“零负担”;村民建言献策,提出“希望能提供小工岗位”“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下面加两块板放置常用物品”等建议,选取符合要求的分散式污水处理、沉沙池位置;村委会通过“坝坝会”宣讲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修建的相关要求及“两清两改两治理”等政策,党员带头拆除多余水龙头,让“要我改”加速转变为“我要改”。
  如今,示范设施带来的清流已率先流淌,为1400余套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修建工程吹响号角。养龙司镇的“一二三”工作法,正以“样板探路、群众参与”的创新实践,徐徐展开一幅水清、景美、人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