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人大周刊
第07版:人大周刊
第08版:国内
标题导航
这些瞬间,是满满的爱与希望
脚踩淤泥,心被照亮
一个记者眼中的榕江之爱
7天6夜记录洪灾中的坚韧与温情
在洪流与淤泥中,看见家的模样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7天6夜记录洪灾中的坚韧与温情
一号洪区,干群合力筑堤坝。
■记者 田儒森
在榕江遭遇第二次洪水侵袭的危急时刻,榕江采访小分队二组用7天6夜的沉浸式报道,记录下这座小城从抗洪抢险到灾后重建的感人历程。从紧急救援到暖心互助,从八方驰援到家园重启,一组组鲜活的镜头、一篇篇动人的报道,勾勒出榕江人民不屈的脊梁和人间大爱的温度。
6月28日晚,我和同事周雅萌、董婧珣、熊曼来到榕江直播采访。摇晃的镜头里,救援队员在齐腰深的水中托起受困市民,网友通过实时画面直击灾情最前线。
6月29日,我们听说贵州省红十字供水救援队的硬核技术——浑浊的洪水经过层层过滤变为清泉,能解决上万群众用水难题,马上赶到现场采访。
一篇火遍全网的《洪水净化成生活用水》报道展现了“科技赋能救灾”的生动实践。而忠诚镇爱心食堂的灶台前,掌勺大哥周井泉炒到手抽筋仍不停歇,饭盒里压实的不仅是米饭,更是“有饭吃就有希望”的信念。网友评论:“他们用锅铲炒出了榕江的魂。”
在大利侗寨,八旬老人雨中编竹扫支援清淤,三代人接力砍竹子的画面,诠释了“家园自救”的榕江速度。7月1日“村超”球场灾后首次亮灯的镜头尤为珍贵——洪水退去仅72小时就能亮灯,百万网友为“榕江韧性”点赞。
7月3日,救援车队在群众夹道相送中缓缓离开,那一刻,我的眼眶湿润了,孩子手绘的感谢画、塞进车窗的土鸡蛋、足球少年追车递上的签名球,构成了“你来护我安危,我必倾心相送”的动人长卷。而次日“最幸运卡车司机”游国春的抵达,则完成了从获救者到施救者的温暖闭环——这场筹备36小时的独家直播,让“爱心的奔赴”有了具象表达。
7月4日,是我在榕江的第七天,我特地查了一下这几天的报道情况:从6月24日至今,“天眼新闻”推出的10天超长直播,聚焦现场抢险救援实时情况,在线与网友互动,取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其中,《一线直击贵州榕江、从江抗洪抢险》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超过1100万次,新华社、《人民日报》、环球网、新华社快看等全国一百多家媒体转播;《直击贵州防汛救灾一线》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近150万次,新华社快看、大象新闻、潮新闻等全国近50家媒体转播;《“全网最幸运卡车司机”游国春载着爱心驰援贵州》与江西卫视联动,直播在线观看人数120万次……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正在擦干眼泪、笑着重建家园的榕江。正如报道中所言:“洪水退去时,希望已从裂缝中升起。”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