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基层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国际
标题导航
将法治触角延伸至乡村每个角落
岑巩县平庄镇:政务服务“上门办” 群众办事“零跑腿”
图说新闻
图说新闻
安顺经开区开展“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日活动
仁怀市盐津街道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
退役军人紧急救助女童 家属致谢赠送大红锦旗
纳雍县法院治昆女子法庭:用情绘就乡村婚姻和美画卷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将法治触角延伸至乡村每个角落
——施秉县“四体合一”赋能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 记者 吴文珑
从婆媳矛盾在调解人员协同下的温情化解到“法律明白人”培训为基层注入法治动能,从篮球赛场上的民法典趣味普法到“三心合一”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的便民实践,施秉县正通过机制创新与实践探索,紧扣法治社会建设目标任务,在基层法治建设的实践中,创新构建“凝聚力调解、广参与人才、1+4普法、三心合一服务”四体合一的法治体系,将法治触角延伸至乡村的每个角落,打造基层法治建设的“施秉样板”。
健全“凝聚力”调解体系
日前,在施秉县某村,有这样一对婆媳,因为生活中的种种琐事,矛盾逐渐激化,严重影响了家庭和谐。调解人员得知此事后,迅速行动起来。法庭法官凭借专业的法律知识,为双方讲解相关的法律权益和义务,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在法律上的界限。综治中心的工作人员则从情感入手,耐心倾听双方的委屈和诉求,用温暖的话语安抚他们激动的情绪。村委会干部则结合当地的乡土人情,从邻里和睦、家庭团结的角度出发,劝说双方各退一步,珍惜彼此的亲情。
三方人员协同作战,历经多轮努力,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化解矛盾,防止了事态恶化。
这是施秉县完善县、乡、村(居)三级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生动缩影,施秉县健全“凝聚力”调解体系,构建化解矛盾之“根”,启动“三调联动”机制,整合基层平安建设力量,破解基层矛盾“老大难”问题。采用“调解+普法”“一站化解”等方式,引入“乡村法官”“民意律师”“调解能手”以“一对一”“面对面”或视频连线进行专业调解办理,推动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截至目前,全县有8个行业调解委员会、8个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76个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配备兼职人民调解员695名、专职人民调解员97名。今年以来,各级调解组织排查矛盾纠纷225起,调解225起,成功216起,成功率达96%。
健全“广参与”人才体系
施秉县高度重视基层法治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多种方式为基层法治队伍“充电蓄能”,构建学法用法之“本”。
5月8日,施秉县人民法院副院长孙鲁霞和司法局副局长刘斌到该县城关镇政府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培训会上,刘斌讲解“法律明白人”职责和工作内容,孙鲁霞则解读基层调解热点、难点,结合典型案例剖析民间借贷、婚姻家庭纠纷、信用卡诈骗等法律问题,并进行现场互动。
施秉县通过建立健全“调解员+法律明白人+学法用法示范户+村(居)法律顾问”法治人才体系,发挥他们在基层治理中的多方面作用。结合黔微普法、“施秉司法”等平台,采取“线上”集中授课和“线下”定向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八五”普法骨干业务培训。
同时,激活律师、法律专家等社会力量参与,让法治人才成为基层善治的“稳定器”和“助推器”。截至目前,全县在册“法律明白人”452人、学法用法示范户76户,村(居)法律顾问46人。
据悉,今年已开展各类基层法治人才培训5场。这些“法律明白人”和学法用法示范户在各自的社区和村庄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帮助居民解决法律问题,引导大家依法办事,成为了基层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
健全“1+4”普法体系
施秉县打造“1+4”普法大格局,将法治融入“文旅+赛事+民俗+民歌”中,构建普法宣传之“网”。
5月8日晚,施秉县“全民健身杯”第五届职工篮球赛开打。县委政法委、县司法局借此开展“民法典进赛事”普法活动。在比赛休息间隙,以“篮球赛场”为普法阵地,以观赛群众为对象,通过举“典”投篮挑战赛、民法典知识互动抢答、发放宣传册、解答咨询等形式,吸引众人参与,“典”燃学法热情。现场气氛热烈,观众们积极参与到各种活动中,不仅在比赛中感受到了运动的快乐,还学到了实用的法律知识。
在利用文旅和赛事普法方面,施秉多部门联合,借助乡村运动会、独木龙舟赛等活动,开展寓教于乐的趣味普法;在民俗和民歌普法方面,施秉组织多方合作,将法律法规融入民歌,同时开展乡村民俗普法活动,让民俗普法“有形有色”。
此外,施秉县还坚持以人民为核心的普法理念,推行“菜单式”“问需式”“沉浸式”普法,针对不同群体需求,聚焦热点问题,实现从群众“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从“单向输出”向“双向互动”的转变。今年以来,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110余场,受教育群众1.8万余人。
健全“三心合一”服务体系
6月13日,走进施秉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宽敞明亮的大厅里,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着每一位前来咨询的群众。
“我们这里可以为大家提供一站式的法律服务,无论是法律咨询、法律援助,还是矛盾纠纷调解,都能得到专业的帮助。”施秉县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肖德富告诉记者。施秉按照“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原则,推进“县综治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矛盾纠纷化解中心”“三心合一”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公共法治之“源”。
严格落实建设要求,对基层治理、群众工作、矛盾纠纷实行“一窗通办”“一网打尽”。各乡镇还以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为契机,提档升级公共法律服务站场地、外观和功能,配备齐全设施,满足群众需求。
目前,全县已建成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个,乡镇法律服务工作站8个,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76个,依托12348法律咨询热线和贵州法律服务网络平台,为群众提供“7×24”小时咨询服务,汇聚公共法律服务“大资源”,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便利服务。
今年以来,施秉县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接受群众咨询208余人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9件,提供法律帮助案件76件。切实为群众解决了实际困难,赢得了大家的广泛好评。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