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门古城人大代表联络室工作情景。 铜仁市碧江区锦江街道设立中南门古城人大代表联络室,以“弘扬法治精神,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主线,与碧江区人民法院构建起联建、联动、联勤、联处的“东山议事角”,架起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连心桥”。
中南门古城人大代表联络室位于铜仁市碧江区逸群小学旁边,整合了江宗门、桐梓巷2个社区和辖区市直选区的代表,进站市、区两级人大代表8人,明确街道人大工委主任为代表活动小组组长,江宗门社区党支部副书记为联络员,并派驻1名志愿者协助负责代表联络室的日常工作。同时,该联络室也是铜仁市三届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
“古城拆迁项目遗留问题多,矛盾纠纷突出。建立中南门古城代表联络室,就是为了让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处理和落实。”锦江街道党工委委员、人大工委主任罗勇表示。
为切实解决中南门古城片区矛盾纠纷突出的问题,锦江街道创新工作方法,探索建立“代表+法官”模式,用代表联络室“小支点”,撑起基层社会治理共建的“大格局”。
——派驻法官进站。开展矛盾纠纷的调处和法官“现身说法”,让群众反映的矛盾纠纷能够在“家门口”第一时间得到及时处理,切身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义。同时,碧江区人民法院适时向代表联络室推送案件调处,缓解法院诉求案件的压力。
——设立选民接待日。将每月25日定为代表接待选民日,人大代表每年进站接待群众不少于1场次,每周到选区走访选民1次以上,收集群众的诉求,确保矛盾纠纷可以第一时间在代表联络室得到调解,力争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联动调处选民群众的诉求。采取“人大代表+法官”联动工作模式,法官或律师每月参与代表接待1次,到辖区开展法律服务1次,每月至少召开1次东山议事角联席会。通过法官“现场释法宣法”,老党员、老法官等银龄调解员进站参与矛盾纠纷调处,让群众知道反映意见建议要合法,提出诉求要依法,解决问题要靠法,提高群众法律素养和维权意识。
此外,锦江街道还结合实际探索出“群众提、法官释、代表定、政府办、人大评”“五步法”,确保代表意见和建议办理得到落实,真正将联络室打造成基层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站”。
群众提——组织代表、法官走出办公室,走出自己的工作圈,深入社区小区,与群众零距离话家常,倾听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通过线下代表接待,线上探索“码上提”等新形态,全面收集辖区群众的建议意见。
法官释——由联络员将收集的建议意见定期进行分类汇总,涉及矛盾纠纷的,组织法官和银龄调解员进行走访、释法宣传,做好诉前调解。调解无果或需要走诉讼程序的,法官工作室可以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
代表定——涉及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代表深入实地看实情,深入本质找原因,确定好建议选题,再撰写代表建议,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政府办——将收集到的群众意见或代表建议进行分类,涉及街道、社区能办理的,由街道人大工委转交街道相关职能站所或所属社区限时办理;涉及需要上级部门办理的,形成代表建议按照程序提交办理。
人大评——组织代表集中视察,对相关部门办理代表建议和群众意见实行跟踪评议,每年对法官进古城开展法律服务活动进行评选,选出群众最喜欢的法律服务方式。
截至目前,中南门古城人大代表联络室共接待群众368人次,收集到群众意见或建议6条,已办理6条。银龄调解员成功化解矛盾纠纷8人次,提供法律咨询52人次。开展代表法规政策宣传12场次,受教育人数达1.5万余人次。
(铜仁市碧江区人大常委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