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金沙县沙土镇:万名师生沉浸式体验红色文化
学生现场向老师请教。

学生记笔记。

沙土镇第三小学学生在南渡乌江指挥所旧址开展研学活动。

  本报讯(通讯员 刘有飞)自三月上旬启动“红色基因代代传”研学活动以来,金沙县沙土镇创新构建“五位一体”红色育人体系,组织全镇10多所中小学的1万余名师生分批走进南渡乌江指挥所旧址——胡家大院,通过沉浸式学习、体验,厚植家国情怀。截至4月10日,沙土镇第三小学已完成参观研学教学活动。
  在占地1500平方米的胡家大院展馆内,师生们通过“观、听、唱、讲、写”立体化学习模块,深化认知。在现场教学环节中,讲解员还原了1935年中央红军南渡乌江的战略决策过程。配合立体动态沙盘推演,使历史场景具象化。学生们携带研学笔记本,实时记录学习中的要点。
  教学实践环节设计独具匠心:在指挥所作战室复原区,六年级学生分组模拟“红军参谋部”,进行战术推演;音乐教师带领学生唱响《长征组歌》《啊红色沙土》等红色歌曲;语文教研组开发的“红色故事讲解室”则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化身故事讲解员,宣讲革命故事。
  “这种多感官参与的学习方式,突破了传统课堂界限。”沙土三小语文教师吴家亮介绍,学校通过参观研学,包括研学日志、主题作文、唱红歌等方式,目前累计收到学生研学作文240篇。六年级学生胡书涵在作文《指挥所里的沉思》中写道:“触摸红色文化遗址中的木板墙,我读懂了教科书里‘战略转移’四个字的分量。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是‘突击队员’。”
  据悉,该镇将建立红色教育长效机制,把指挥所旧址打造为研学实践基地,开发重走长征路等体验课程。沙土镇中心学校教师雷光旭表示,下一阶段,将组织“红领巾讲解员”选拔赛,让学习成果从校园走向社区,形成“教育一个学生,影响整个家庭”的辐射效应,切实让更多的人都能了解和讲述发生在沙土的红色故事,真正做到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