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德江县长堡镇多部门联动化解婚姻矛盾纠纷
  本报讯(记者 姚强 通讯员 杜强)近日,德江县长堡镇多部门联动奔赴黔南州瓮安县,成功化解一起复杂的婚恋纠纷。
  日前,德江县长堡镇村民周某向镇调委会求助,称其通过手机微信结识了同社区的女青年袁某,经过一个月的相处,在双方父母的认可下,依照农村风俗举行了婚礼。然而,婚后仅6天,袁某便离家出走,还带走了价值3万余元的结婚资金和首饰等物品。周某怀疑袁某存在骗婚行为,遂申请调解。
  长堡镇调委会接到周某的调解申请后迅速行动,立即指派经验丰富的调解员,并联合当地综治办、司法所、法庭的工作人员,组建联合调解小组,对这起婚恋纠纷展开调查调解。
  经深入调查发现,2021年,袁某与瓮安县银盏镇的吴某在浙江打工期间相识并同居,二人在未办理结婚登记的情况下生育了一个孩子。而袁某与周某在网上聊天时,倾诉自己生活的不如意,二人感情迅速升温。袁某认为,自己与吴某虽育有孩子,但未办理婚姻登记手续,在本地再婚既能组建新家庭,又能照顾父母,于是在征得双方父母同意后,按农村风俗与周某举办了婚礼。但婚后第6日,袁某趁周某不备悄然离家,携带部分结婚财物去了瓮安县吴某家中。
  周某对袁某的不辞而别深感愤怒,情绪激动,认为自己遭到了欺骗,产生了前往女方住处讨要说法的念头,存在引发“民转刑”案件的潜在风险。
  这起婚恋纠纷时间跨度长、涉及地域远、化解难度大,且源于“闪婚”产生的同居关系。为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当事人隐私,联合调解小组决定以调解方式化解矛盾。为防止矛盾进一步激化,彻底解决双方纠纷,德江县长堡镇调委会联调小组赴瓮安县银盏镇,并争取到当地调委会的支持,共同开展调处工作。
  调解过程中,当地司法所工作人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向双方当事人及其父母详细解读《民法典》相关条款,着重强调同居关系不受法律保护,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婚姻的严肃性。同时,调解人员从尊重和保护女性的角度出发,通过真实案例深入剖析,引导双方换位思考。经过调解员多轮耐心细致的“背靠背”调解,当事双方终于达成和解协议。
  近日,长堡司法所工作人员回访时了解到,双方对调解结果均表示满意。袁某与吴某已前往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并返回浙江务工;周某也在贵阳找到了工作,重新回归正常生活。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