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市综治中心。记者 吴文珑 摄 ■记者 吴文珑
日前,在都匀市综治中心,一位前来咨询法律问题的市民感慨:“以前遇事不知找哪个部门,现在来这儿‘一站式’就解决了。”这番话,道出群众对都匀市综治中心的认可,也展现出都匀市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的显著成效。
近年来,都匀市委、市政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认真落实省委政法委关于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1123”工作体系部署,在基层治理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4年,全市刑事警情、治安警情大幅下降,信访总量呈下降趋势。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排名均名列前茅,平安建设连续两年获全州第一。
“一中心”整合资源 让群众“最多跑一地”
走进都匀市综治中心,便能感受到这里的高效与便捷,宽敞明亮的引导受理区映入眼帘。这里有专门的引导人员,为前来办事的群众取号,并根据诉求引导至相应窗口。来这里办事的群众说:“很多部门都在这里,有什么事,到这里总能问得到缘由。”
都匀市综治中心大厅内设置了民事纠纷调解、信访接待、诉讼服务等11个窗口,可为来访群众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务。
日前,都匀市一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后,在原物业公司服务合同到期之际,业委会提出重新选聘物业或自主管理,这一决定引发与原物业公司的矛盾,双方僵持不下,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群众来到都匀市综治中心反映诉求,该中心立即召集属地街道、法院、司法、住建、自然资源等相关单位参与处置,并采取调解+行政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妥善化解了这起物业纠纷。
“真没想到,只进了一扇门,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太方便了!”纠纷得以化解,小区业主激动不已,满是感激。
原来,都匀市综治中心整合多个职能部门后,打破了以往群众办事多头跑、重复跑的困境。在这里,群众的诉求能够得到及时受理、快速分流、有效解决,真正实现了“只进一扇门,办理所有事”,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资源整合带来的便利。
“一站式”调处化解 提升纠纷调处质效 在都匀市综治中心,多元化解区下设调解、仲裁、审判等6个分区,标准化调解室、法庭、仲裁庭等功能室一应俱全。整合法院、检察院、司法等多部门集中进驻。聚合了法官、检察官、律师、调解员、行政执法干部等力量,按照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路线图”,推动信访化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融合,实现了“一揽子”调处化解。
此外,为了提升纠纷调处质效,都匀市综治中心还细化工作流程,对群众反映问题分类受理。对于7类民商事案件,全流程引入“诉前调”程序,由司法局、法院采取“司法确认”和导入法院调解结案的方式定分止争。对不同意调解或调解不成功的案件,立即转入诉讼立案程序,排期开庭进行审判,实现纠纷调处快捷高效。综治中心成立以来,共速裁审理各类民商事案件14673件。
在信访问题处理上,突出访调结合化解诉求,通过信访转入人民调解成功的涉访问题共617件。对于行政部门问题,则由行政机关派员开展行政调解和释法析理,助力纠纷化解。为了确保调解工作顺利进行,都匀市综治中心还依托省网格化信息平台开通市直部门账号,双向推送纠纷信息,实时跟踪办理进度,实现底数清、责任清、情况清。
完善一系列机制 筑牢基层治理根基
为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都匀市综治中心还建立了一系列机制,保障工作顺畅。形成了以市综治中心为“枢纽”,纵到镇街、横到部门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体系。《民事案件繁简分流和诉调对接工作流程管理规定》则让“诉”和“调”高效对接,大量矛盾纠纷得到合理分流,解纷时间和解纷成本大幅降低。
都匀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都匀市综治中心还充分发挥指挥部、晴雨表、跟踪问效“三个功能作用”,探索实践“4+N”数字化指挥调度模式,通过日研判、周调度、月分析,加强矛盾纠纷结构化分析、智能化研判,打造全方位、全领域、全周期“平安地图”,动态掌握全市社会治安形势。
自都匀市综治中心建成以来,共接待群众达10.2万余人次,免费为群众群体提供法律咨询服务1000余人次,共调度全市各级各部门化解矛盾纠纷24980件,处理欠薪线索3921条,为劳动者追回工资3.068亿元,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真正做到了为群众排忧解难。
都匀市综治中心的规范化建设,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征程。它以人民为中心,用创新和实干,不断书写着社会治理的新篇章,让都匀这座城市更加和谐、安宁,让每一位市民都能在这片土地上感受到满满的安全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