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恒礼向村民示范数字乡村信息平台操作步骤。 ■ 记者 张光平
2017年,面临转业的上校军官黄恒礼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是选择安稳的政府机关正处级待遇,还是自主择业回乡创业?
“我选择回家乡创业,为家乡做些事。”黄恒礼说,2019年,他创办农特产品公司,帮助村民推广销售农产品。凭借诚信和实干,他赢得了乡亲们的认可,2020年被推选为紫云自治县猫营镇黄鹤营村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成为人们口中的“上校村支书”。
“以前的黄鹤营,征地矛盾多,村庄脏乱差,群众对村‘两委’不满意。”黄恒礼说。上任几年间,黄鹤营村悄然改变,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成为全省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全省旅游重点村、全省第一批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强队伍 带好头
办好农村的事,要靠好的带头人,靠一个好的基层党组织。
黄恒礼带领党支部着力创先争优,通过“排队抓尾、双整双创”行动,提升党员发展质量,储备培育后备力量。安顺市黄鹤营村连续两年被市、县两级评为“五星级村党组织”,村干部报酬人均每月增加1000多元。狠抓作风建设,每天巡察包保区域卫生和安全,4年来村干部零辞职,还吸引8名优秀青年加入村党组织。
“通过不断努力,村党支部凝聚力明显增强,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真正实现了一个党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黄恒礼说。
“我要求村干部要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做好群众工作,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黄恒礼说道,黄鹤营村多次召开群众院坝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梳理出民生事项,作为村党支部承诺践诺的事项,对照清单逐一落实。
4年来,黄鹤营村修建了12条产业路、2条通组路、3条排洪沟、7个文化体育广场,重建3座危桥,帮助新建改建256户厕所,全村实现卫生厕所全覆盖,9个村民组实现污水处理。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口碑越来越好,不断赢得群众的支持。
聚民力 守村安
黄鹤营村900多户人家,农村事务繁多复杂,但村干部就几个人,如何实现几个人管好这么一个村?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用一切可以用的人,不断壮大队伍。”黄恒礼说。黄鹤营村以党支部为阵地,把村民小组长、产业合伙人、联户长、保洁员、护林员、管水员用起来,同时,积极动员党员、退役军人、乡贤寨老等参与管理。
黄恒礼借鉴部队管理模式,推行“三清四定”的做法,确定联户长、网格员人选和岗位职责、工作要求、任务目标,明确联动机制,形成一张联户管理表格,及时掌握村里的大事小情。
针对痛点难点,黄恒礼充分发挥自己计算机专业和信息化工作优势,积极开展“党建+大数据+乡村振兴”数字乡村信息平台试点建设,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实现了村民参与权监督权、服务村民效率能力的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在村民家门口安装视频、重要路口路段设置监控对犯罪分子形成威慑;在河道安装监控发现危险情况及时劝导;网格员、联户长、村民发现各类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通过数字平台及时上报,快速联动处理,群众安全感大大提升。
兴产业 促增收
黄鹤营村土地少、分散、不连片,发展产业举步艰难,2019年以前村集体经济为零。针对这些情况,黄恒礼分析资源优势劣势,探索出一条强村富民的产业发展路子。
引导创业就业,引进6家企业入驻村,解决一批家门口就业岗位,借助平台输送300余名群众外出务工稳岗就业。同时,支持全村开办工厂10家、农家乐8家、民宿客栈5家,发展种植业9家。2023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1万元,较2019年增长6000多元。
采取“公司+党组织+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特色山地农业产业,种植蓝莓、油茶、金银花等5000余亩,建成水果采摘园600亩。挖掘本土资源,投资开办腊肉厂、面条加工厂等,推动村集体经济收入翻了几番。
在黄恒礼的带领下,黄鹤营村还积极挖掘红色文化和民族文化,引导广大村民传承自强不息、团结拼搏的精神,树立正确价值观。认真开展“文明家庭”“好媳妇”等评选表彰活动,广泛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典型事迹,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修改完善村规民约,组建志愿服务队,宣传新规,签订承诺书,实行奖励举报等,健全移风易俗工作制度。
“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断为群众过上美好生活而努力前行。”黄恒礼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