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红花岗区司法局南关司法所积极推动工作方式变革——
从“刚性执法”逐步迈向“柔性治理”
  ■ 记者 姚强
  “作为新时代的基层司法工作者,我们坚定地伫立在法治中国建设的最前沿,清晰且深刻地感知着时代赋予司法工作的全新内涵与沉甸甸的使命。”遵义市红花岗区司法局南关司法所一名工作人员感慨道。
  红花岗区南关司法所位于遵义城郊接合部,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辖区内人口构成复杂、行业形态丰富多样,服务人口总数高达7万多。
  南关司法所仅有3名工作人员,面临着人员紧张的困境,但他们依然勇挑重担、奋力拼搏,积极推动工作方式变革,从传统的“刚性执法”逐步迈向更具人文关怀、更富智慧的“柔性治理”,致力于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完美融合,为基层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司法效率与法治温度同步提升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的当下,司法实践领域正经历着深刻变革。“智慧司法”平台的崛起,让法律咨询不再受限于地域和时间的束缚,为群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体验。
  今年2月,南关司法所借助远程调解系统,成功调解了一起跨省务工人员与运输公司之间的运输合同纠纷。这一案例,不仅展现了现代科技在司法领域的强大赋能,更让群众见证了“指尖上的正义”如何在虚拟空间中得以实现。
  科技的介入,让司法效率大幅提升,改变的是公平正义抵达当事人身边的速度,不变的是司法工作的法治温度。当面对独居老人和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时,南关司法所的工作人员会手把手地指导他们填写法律援助表格,关注每一个细节,用实际行动诠释司法为民的深刻内涵。
  此外,多元解纷机制的构建亦改变了传统的司法工作模式。
  今年3月,南关司法所启动“多部门联合”机制成功化解一起“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纠纷和一起“家庭暴力”纠纷。过程中,工作人员巧妙地将法理与情理相结合,不仅解决了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更注重修复受损的人际关系,从源头上消除矛盾隐患。这种“法理情”交融的治理方式,标志着司法工作正从传统的矛盾终端裁决者,向源头治理的积极参与者转变,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数字时代的司法实践中,南关司法所的这些探索与实践,展现了一幅司法理念当代重塑的生动图景。科技与人文的深度融合、多元解纷机制的不断完善,不仅提升了司法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更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和法治的温暖。
  法治威严与人文关怀相辅相成
  在基层治理的广阔舞台上,法治犹如一把精密的钥匙,解锁着社会和谐发展的密码。
  社区矫正对象贺某,在司法所的帮助下完成驾驶培训,成功踏上创业之路;安置帮教对象廖某,在司法所多方联动的努力下获得就业渠道,顺利解决其就业难题,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心……南关司法所人性化的矫治帮教方式,无不印证着社区矫正与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已不再是简单的监管模式,而是朝着精准帮扶的方向稳步迈进。南关司法所通过建立“一人一档一措施”的矫正帮教方案,针对每个对象的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帮扶计划,实现司法惩戒价值与教育功能的有机统一,让法治威严与人文关怀相辅相成。
  值得一提的是,普法宣传作为基层法治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正在经历着一场话语体系的重构。
  “民典点亮人生路,变点款款寓理念。监护指定有争议,最终申请法院判。遗嘱监护呵子女,意定监护成年愿。见义勇为人称赞,施救致损责不担。诉讼时效变三年,仲裁无规可来参。”南关司法所打破传统模式,将《民法典》中繁琐的条文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家长里短”顺口溜或生动有趣的情景剧。巧解继承法新规、新修订的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等法律内容。这种创新的普法方式,真正实现了从过去“大水漫灌”式的普遍宣传,到如今“精准滴灌”式的针对性教育的转变。
  南关司法所的实践,为基层治理的法治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展示了基层司法在新时代的使命与担当。通过精准帮扶与创新普法,让法治成为基层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的坚实保障。
  践行服务与自我革新相互促进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当下,基层法律需求如井喷般急剧增长。南关司法所敏锐地察觉到,自身专业能力与时代要求之间存在差距。为此,南关司法所积极主动作为,建立“司法所+法律顾问”结对机制。通过不定期组织案例研讨会,让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充分交融。这种持续“充电”式的学习提升,不仅是司法所应对现实挑战的必然选择,更是其对司法责任的庄严承诺与担当,彰显了对基层法治建设的高度责任感。
  在司法工作中,南关司法所不断摸索,总结出了独具特色的“三心工作法”:在处理纠纷时,秉持公正无私的公心,不偏不倚地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在帮扶特殊群体时,付出无微不至的爱心,给予他们温暖与关怀;在面对工作压力和困难时,保持坚定不移的恒心,毫不退缩地履行职责。
  “太感谢司法所帮我调解了,终于让我收到了欠款,解决了我这么长时间以来的一块心病。”李大娘顶着炎炎烈日将一面印有“人民调解温暖人心为民办事认真负责”的锦旗送到南关司法所工作人员的手中,嘴里还不停地道谢。
  走进南关司法所的办公室,墙上挂满了致谢的锦旗。“服务好辖区市民,是我们的工作职责所在。每当看到市民送来致谢的锦旗,我们心中就充满了动力,更加坚定了要把市民的每一件事都做好、做到他们心坎里的决心!”南关司法所3名工作人员一致满怀感激与坚定地说。
  在“枫桥经验”不断创新发展的今天,南关司法所通过一个个具体而细致的调解实践用心做好司法服务,精心编织着法理与情理相互交织的经纬线。当法律文书上那淡淡的油墨香,与基层市井的烟火气息相互融合,一幅新时代法治中国的生动基层画卷便徐徐展开。这正是南关司法所对时代命题的有力回应,也是新时代法治中国在基层的最美表达。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