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教育周刊
第03版:教育周刊
第04版:交安
第05版:区域
第06版:特别报道
第07版:国内
第08版:综合
标题导航
探索课后服务创新实践 推动“双减”提质升级
松桃法院“家长法学院”正式挂牌
清镇市第二实验小学:开展数学文化节节徽评选活动
用母爱为孩子撑起一片天
分类广告
冷华玉:甘当教育路上的“掌灯人”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索课后服务创新实践 推动“双减”提质升级
■ 记者 罗秋红
近日,黔东南州凯里三小的课后服务教室内,孩子们围坐在长桌前,手持特制蜡刀,在素白棉布上勾勒出稚嫩却充满童趣的图案——这是该校蜡染社团教学现场,孩子们通过亲手制作感受非遗独特魅力。
“手腕要稳,线条才能流畅!”社团指导老师轻声指导,一旁的展示架上挂满了孩子们创作的极具想象力的作品。
近年来,凯里三小新开发的课后服务特色社团教学内容有蜡染、陶艺、民族手工。作为“州级非遗传承基地”“州级艺术特色学校”“市级民族文化示范校”的凯里三小,将地域资源转化为教育优势,把民族特色融入课后服务内容,成为一大亮点。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贵州积极探索课后服务的创新升级实践,推动“双减”提质升级。
课后服务作为“双减”政策落实推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校育人品质的关键。“‘双减’让学校特色社团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凯里三小副校长吴柯瑶表示,随着“双减”政策的进一步落地实施,学校一直在探索课后服务的升级空间,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实际需求,不断优化课后服务内容。
民族舞蹈、民族绘画、芦笙、民族武术等多个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社团,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课后延时服务期间,学校还结合不同年级和班级特点,以“跃动四季”活动体系为主导,开展了“跃阅诵”“跃书法”等活动,为课后延时服务注入了活力。
“双减”在为学生减负、为家长减压同时,也为老师“赋能”。黔南州贵定县各学校建立集体备课制度,学校书记、行政负责人、骨干教师带头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帮助和指导教师改进教法,合理统筹作业布置量,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
遵义市播州区第六小学实行作业设计“套餐化”,设计A、B套餐式分层选做作业,学生从量上、难易程度上、兴趣上自选套餐,教师适时答疑解惑,个别辅导、同伴互助,切实减轻学习压力。组织各学科教师每周一研讨,开展作业设计比赛等形式,提升各学科教师作业设计水平,为科学合理布置作业提供支持。
贵阳市修文县第一小学聚焦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把学科知识融入游戏设计,探索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落实‘双减’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常态化的工作,校内增效,才能校外减负。学校须着眼课堂教学,保障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课后服务全面推进,才能提升育人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修文一小校长刘毅说。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课后服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作业辅导,而是拓展延伸各类社团和兴趣小组内容,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更加多元的特色课程让课后服务从常态化迈向高质量。
每天下午4点以后,遵义市绥阳县育红小学的创意编程社团课程就开始了,20多名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分组合作完成小车的编程运行。操作台上,学生们三人一组,组装小车、连接电脑,编写、上传、启动程序,在编程的世界里肆意翱翔。
“看到机器人动起来的那一刻,我开心又自豪!”这是三年级学生罗千竣开启信息科技学习的第一个学期。
春季新学期,贵阳市南明区兴关小学整合多方资源,优化升级个性化课后服务内容,开设传统弓、拉丁舞、机器人编程、动漫绘画、素描等各类特色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体验。
传统弓让学生在体育竞技体验中了解深厚文化底蕴;编程课上,孩子们用代码编织梦想,让航天探索跨越无限边界;全景思维课程让学生跳出传统框架,以更宽广的视角审视问题……升级版的课后服务融合跨学科内容,注重孩子核心素养培养,实现小学课后服务课程的整合与创新。
“双减”政策的推动使各地学校在课后服务内容探索中从一开始保障基础性服务不断转变为向全面、多元、创新方向发展。“升级版”课后服务更加注重学生们的个性化发展,精心设计的课后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也是助力孩子们全面发展的坚实桥梁。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