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黄勇代表:以大数据赋能智慧贵州与民生服务

  ■ 记者 张永霞
  “智慧法院建设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入司法全流程,显著提升司法效率,也更加彰显法律公平。”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图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贵州少数民族众多,民风淳朴,学法用法是基层建设的重要环节。贵州智慧法院建设充分考虑了现实需求,让老百姓拥有更多法治获得感。比如,黔南州法院依托“智慧司法平台”,开展600余场“庭审进村寨”,打通诉讼服务“最后一公里”,便是极具代表性的生动实践。
  随着大数据在政法、政务、民生领域的广泛应用,如何借助大数据提升部门服务质效、创新社会治理,是黄勇一直在思考的议题。
  “当前,政务服务数字化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黄勇建议,一方面,可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推动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转变,精准识别公众和企业需求,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个性化、无差异服务投递,另一方面,通过数字化平台鼓励公众参与社会治理,提供意见反馈渠道,增强公众对治理的监督与信任。同时,提升政务服务人员的数据意识和思维,使其主动运用大数据开展工作。
  在加快推进智慧贵州建设方面,黄勇认为,一是抓算力,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建设,打造绿色算力基地,进一步提升智算能力。二是抓数据,进一步健全完善数据管理和治理机制,优化数据服务平台,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三是抓应用,持续深化各行业智慧应用,完善“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平台,推进更多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指尖办”。四是抓民生,推进智慧医疗、智慧教育和智慧景区建设,利用AI技术打造个性化服务,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作为一名深耕时空信息行业20余年的实践者,黄勇在大数据赋能民生服务上也进行了有益尝试。去年,他的团队开发了“和美乡村”数字化平台和区块链溯源平台,支撑特色农产品“黔货出山”“山货进城”,有效赋能绿色农产品、高原生态产品提升商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助推乡村发展。
  “2025年,我们将对时空信息实时服务产业开展探索实践,通过完成DeepSeek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开发多个应用服务场景,进一步发挥大数据在招商、旅游、遥感解译等方面的作用,为惠民生促发展作出更多贡献。”黄勇说。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