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6版
发布日期:
毕节:奋力开创法治毕节示范创建新篇章
七星关区人民检察院组织干警开展禁毒宣传活动。

毕节公安开展安全检查和普法宣传。

毕节市人民政府2024年度重大行政决策建议事项论证会。

  ■记者 黄祖祥
  忠诚履职保平安,笃行不怠护发展。
  近年来,毕节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始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创新的工作思路、务实的工作作风、有力的工作举措,积极进取、奋力前行,战胜了一个又一个风险挑战,打赢了一场又一场大仗硬仗,有效维护了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回顾2024年,毕节市立足自身实际,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全力以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紧盯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准确把握社会治安形势,全面加强“打防管控建宣”各项措施,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持续推进综治中心阵地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综治中心与公安基础管控中心联动运行机制,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质效,切实有效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为开创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贡献毕节力量。
  政法委:
  从“小切口”入手推动社会治理走深走实
  2024年,针对摩托车无牌无证、争道抢行、事故高发、赔偿纠纷等系列问题,毕节市主动倾听群众声音,从数据摸排,到破服务机制、技术壁垒之障,再到毕节市委市政府建成市县两级道路交通事故预防控制中心,实现全市摩托车上牌量、驾驶人考证量大幅增长,摩托车头盔配戴率大幅提升,群众安全指数提升的成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用心守护摩托车(电动车)出行安全,是毕节市探索从“小切口”着手,以当前发生的影响社会治理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特殊人群服务等问题为切入点,剖析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项,以问题为导向,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有针对性地采取系统系性措施解决问题,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水平的一个缩影。
  直达基层,全盘深挖“病灶”。为真正了解社会治理工作中的问题所在,毕节市委平安办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组织政法委、检察、公安、民政、教育、文旅、市场监管、团委、妇联等市直部门,采取明察暗访结合的方式,从矛盾较为集中、问题较为突出的县区、区域入手,深入一线,针对每一个突出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全盘深挖问题、找准症结根源,解决源头治理难的问题。
  直面问题,全程研判“病因”。针对明察暗访发现的问题和工作中暴露的短板弱项,毕节市委平安办组织相关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和行业政策规定,对政府部署情况、部门履职情况、行业监管情况、社会参与情况等进行逐一梳理,结合实际深入研判,提出具有针对性、可行性、操作性的措施,对症下药、靶向施策,解决精准施策难的问题。
  直派任务,全体推进“会诊”。为避免出现“上热中温下冷”情况,毕节市委平安办主任组织召开全市工作部署推动会议,邀请分管公安、教育、民政的副市长分别出席,有关部门和地方共同参与,研究部署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毕节市委、市政府领导共同对工作薄弱环节进行深入剖析,对目标任务进行明确,对工作措施进行部署,以点带面推动全市社会治理走深走实,筑牢各领域防线,解决部门协作难的问题。
  直接督办,全力整改“根治”。毕节市委平安办牵头组织市直有关部门,对各县(市、区)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开展情况、法治副校长选聘履职情况等进行跟踪督办。派出工作组赴专门学校进行深入调研指导,形成报告推动全市专门学校规范化建设。市直政法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全员挂帅,选派共计229名领导及干警担任学生数量庞大、情况复杂、涉未成年人案事件多发学校的法治副校长,着力减轻基层负担,优化资源配置,解决凝聚力量难的问题。
  法院:
  以高质量司法推进法治毕节示范创建
  助力全市深入实施“富矿精开”战略;司法护航地方产业发展;发挥审判职能,助力法治政府建设……2024年,毕节法院工作亮点多多。
  毕节法院作为全省司法服务保障“富矿精开”试点法院,聚焦毕节煤炭优势,出台《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全市推进“富矿精开”工作提供高质量司法支撑和服务的意见》,多举措助力煤企释放产能。2024年依法审执结涉煤矿企业案件2360件,促成和解长期履行51件,推动5处煤矿恢复生产建设,2件案例获评全省法院涉法涉诉煤矿复工复产典型案例,工作成效获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经验做法获省法院推广。
  重点聚焦白酒、茶叶、苗绣等重点产业,毕节市整合两级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力量,完善知识产权司法与行政执法衔接机制,在全省法院率先打造知识产权“法官工作室”“司法保护基地”“巡回审判点”。毕节法院《为知识“定价”,为创新“赋权”,为乡村“守护”》工作经验获评全省法院知识产权审判护航乡村振兴典型事例,设立司法保护联系点守护苗绣非遗传承发展获《人民法院报》头版报道。
  毕节法院通过沟通座谈、提供咨询意见、发送司法建议等,助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行政争议。金沙法院《“三个三”工作法化解矛盾纠纷》作为法治毕节示范创建典型经验案例获省委依法治省办全省推广。毕节中院1篇裁判文书、1场庭审获评第七届全国法院“百篇优秀裁判文书”“百场优秀庭审”。
  此外,毕节法院充分满足群众多元解纷需求,2024年,委派调解纠纷83770件,诉前调解成功48650件,同比分别增长9.49%、4.15%。结合司法案件反映出的问题,发出司法建议66件,推动成立“家事纠纷调解委员会”化解纠纷,经验做法获最高人民法院推广。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金沙法院《名誉村主任解纷工作法》获评贵州省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纳雍法院创新推动商事纠纷一站式调解被评为贵州省“改革先锋队”。
  检察:
  打造“数字毕检”品牌 引领检察工作新飞跃
  毕节市检察机关建设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26个,4个模型在全国重点推广,3个基层检察院在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推广活动中获奖;在全省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推广活动上,毕节市检察机关荣获7个奖项——这是2024年毕节市检察机关打造“数字毕检”品牌,引领检察工作新飞跃的例证。
  这一年,毕节市检察机关以“业务主导、数据整合、技术支撑、重在应用”数字检察工作机制为核心,同步推进六大重点工作,把大数据应用到检察工作全过程——
  撰写一批调研文章,为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全市22篇数字检察调研文章在《人民检察》等刊物征文中获奖或刊登。其中,毕节市检察机关5篇文章在“数字检察与业务深度融合征文”中获一、二、三等奖,威宁检察院编写的《法律监督模型的基层实践》一书获中国检察出版社出版发行。
  办理一批典型案例,提升办案质效、增强监督刚性,树立行业标杆。4个模型获2024年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检务典型案例,4个案例获新华网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案例展示推广。
  总结一批经验做法,为全国检察机关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威宁检察院依托数字监督模型促进光污染治理案例获《人民日报》刊登,依托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深挖司法救助线索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
  打通一批数据堵点,拓宽数据获取渠道,构建全面、准确的数据基础。毕节市检察机关加强与政法单位、政府部门的数据共享,与毕节市大数据管理局等多家单位形成共享机制,破除数据壁垒。
  破解一批监督难点,解决检察办案中发现的法律监督难题。通过应用全国优秀模型450余个,发现线索1万多条,依法办理支持起诉、刑事立撤案监督、行政检察、公益诉讼等案件1170余件。
  化解一批社会治理痛点,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依托监督模型,办理检察建议案件70余件,推动建章立制10余项。黔西检察院“数字赋能危险驾驶犯罪案件办理努力推动醉驾由‘治罪’向‘治理’转变”获最高检第一检察厅编发,金沙检察院依托监督模型办理的督促整治违规占用公租房行政公益诉讼案在2024年3月被最高检写入《公益诉讼检察白皮书(2023)》。
  公安:
  党建+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守护百姓安宁
  “您的反诈APP装好了吗?”“快要过年了,要注意用火用电安全。走亲访友喝了酒可不能开车。”近日,织金县三塘镇集市上有着不一样的“吆喝声”。这是织金县公安局党委组建宣传队前往三塘镇开展“平安贵州冬季行动集中宣防”活动的一幕。
  活动现场,民警借助农村群众赶集购买年货有利时机,在集市人群密集路段设置宣传点,围绕“拒绝酒驾”“一盔一带”、反诈、禁毒、网络安全等宣传主题,以群众“看得见、容易懂、记得住”的方式集中宣讲。
  此外,为防止赶集人流车流过度集中聚集,造成道路堵塞,三塘派出所积极协调当地政府为群众设置3个免费便民停车点,同时增派警力引导过往车辆有序停车,确保交通安全通畅。
  织金公安的工作,仅是毕节公安的一个缩影。
  通过开展学理论、学业务、学先进,推动警务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治安防控从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内部管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大幅上升——这是2024年毕节公安的工作亮点之一。
  近年来,毕节公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创新实施“党建+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深耕“八大警务”,深入实施市委“党建五项行动”,立足自身实际,将党建与公安工作相融合,创建了以“三学三转三提升塑形强警铸忠诚”特色党建品牌,有力推动党建引领示范,强化法治能力建设,实现党建与法治深度融合,谱写法治毕节示范创建新篇章。
  司法行政:
  “三端发力”探索依法行政新格局
  近年来,毕节市围绕“建设成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基层示范样本”的目标,牢牢抓住法治政府建设主体地位,聚焦依法行政核心环节,在“合法性审查、行政执法监督、法治督察考核”方面创新探索,形成了前端防范、中端管控、末端治理的依法行政新格局,为法治贵州建设探索了有益经验。
  前端防范,“三审联动”筑牢法律风险“防火墙”。毕节市聚焦重大行政决策及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核心环节,构建了部门法规科室内审、政府法律顾问审核、专家律师会审“三审模式”,在全省率先出台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查标准,印发合法性审查指导手册,建立合法性审查会商研判、风险提示、闭环管理等制度,助推依法科学民主决策。2024年以来,共审核重大行政决策、行政规范性文件等1815件,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率及行政规范性文件送审率、报备率均为100%。
  中端管控,强化执法监督倒逼执法责任落实。毕节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全国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建设试点,出台《毕节市行政执法监督办法(试行)》,形成“1个办法为统领、18项机制为支撑、15个流程标准为配套”的制度体系。在全市550家行政执法部门明确内部监督机构,配备执法监督人员735名,实现监督人员机构全覆盖。在全省率先探索形成集党内、人大、政协、司法、行政、社会“六大监督”于一体的完整体系,经验入选全国市县法治建设典型案例。2024年以来,办理执法监督案件237件,依法纠正违法(不当)行为164件。
  末端治理,坚持“督考并举”提升法治建设质效。探索出台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监督协作配合工作办法、法治建设督察工作规定、重大法治事件个案督察等制度机制,将法治建设考核在综合年度考核分值占比提升至10%。紧盯关键重点分9个类别制定督察考核指标,对9个县(市、区)、104家市级单位(含学校、医院、国企)开展督察考核,在全省率先实现法治督察全覆盖。2024年,市县两级法治督察共推动整改问题1226个。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