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中院设立航空产业城法治工作基地。
普定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到茶叶种植基地走访。
安顺公安护航平安旅游。
紫云自治县司法局普法人员(左一)到企业走访,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记者 张光平
魅力瀑乡,活力无限。在安顺市委政法委的统筹引领下,全市政法机关以坚定的决心和创新的举措,全力出击,精准发力,通过实施“四个组合拳”策略,全方位护航经济发展,为企业和经济腾飞注入强大动力,营造出安全稳定、和谐公平、高效便捷的发展氛围。
严厉打击,筑牢安全防线。2024年,安顺市政法机关重拳出击,侦破涉企刑事案件142件,捣毁制售假冒名优产品窝点8个,移送审查起诉94人,移交涉案资产高达10亿元。一系列行动有力维护市场秩序,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为经济发展筑牢安全防线。
多元解纷,促进和谐发展。在矛盾纠纷排查方面,安顺市政法机关不遗余力。2024年排查矛盾纠纷60733次,成功调解34999件。西秀法院创新性地建立了全省法院首家金融“共享法庭”,调处金融纠纷1604件,涉案标的金额达2.63亿元,为金融领域和谐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专项整治,维护公平正义。通过开展执法司法专项检查,安顺市政法机关检查案件4326件,核查异常案件743件,审结商事案件9989件;贯彻平等保护原则,推动破产重整,审结破产案件25件,助力5个房开项目实现“破茧新生”,稳住了近千名员工的就业;此外,开展“小标的·大民生”等专项执行行动,执行到位金额15.32亿元,有力推动诚信体系建设,让企业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精准服务,提升服务效能。安顺市政法机关坚持精准服务,推动“安顺金刺梨”“关岭牛”“镇宁蜂糖李”“平坝大米”“普定韭黄”“普定朵贝茶”等农特产品地理标志司法保护,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支撑。
政法委:
统筹全局 引领发展 安顺市委政法委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中发挥了关键作用。2024年,安顺市委政法委工作会议专门强调了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性,并在《2024年政法工作要点》中进行了详细部署。
安顺市委政法委从两个方面牵头抓总,推动全市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围绕中心,护航“两城三基地”建设。安顺市委政法委主要领导带队调研,主持专题会,形成政法机关护航贵州航空产业城、护航一流旅游城市建设两个专题会议纪要,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截至目前,已指导政法部门出台相关意见、方案及制度机制7个,督促草拟《安顺市一流旅游城市促进条例(草案)》《安顺市旅游市场秩序管理条例(草案)》等地方性法规,有效推进5个事关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涉法涉诉问题化解稳控,妥善审结航空产业相关案件97件,为安顺市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服务大局,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安顺市委政法委牵头建立“1+2+4”护航体系,制定护航民营经济《实施意见》《若干举措》和《联席会议制度》“1”套制度,开展涉企类案治理、个案化解“2”个行动,实施挂点联系、法治宣传、“法治体检”、涉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4”项服务。截至目前,全市政法机关班子成员挂点联系民营企业165个、重大项目23个,开展助企纾困专项行动,信用修复帮助183家企业“减负增信”,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与服务,让企业在安顺市的发展更加顺畅。
法院:
法治“硬举措”提升营商“软实力”
安顺市两级法院充分发挥审执职能,做好“司法服务”大文章,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以法治“硬举措”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服务保障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强主责主业核心阵地。安顺市两级法院围绕产业集群发展,设立法治工作基地、法官工作室等,将综合治理靠前服务,积极探索纠纷预防化解机制。2024年以来,聚焦知识产权、劳务用工等企业风险点,联合人社、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法治宣传活动,使企业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得到专业的指导与帮助,有效降低了企业的法律风险。此外,全力提振“农”字号产业,加大对“六马蜂糖李”“关岭小黄牛”“普定韭黄”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及产业保护力度,通过“法庭+行业协会+合作社”形式,上门为企业开展商标侵权、农村电商等法治讲座,有效提升品牌附加值和抵御经营风险能力,全力营造司法服务“暖企护企、安商宜商”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新格局,让法治成为营商环境“最强内核”。
探索绿色诉讼服务通道。围绕全市“两城三基地建设”重点工作,对涉航空产业城建设的重点项目和企业案件,安顺市两级法院及时审查、快速立案、依法审理、高效执行。加强智慧法院建设,为航空企业提供网上立案、缴退费、开庭等线上诉讼服务,实现“一键办理”。同时,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妥善审理航空产业新材料、精密零部件、航空装备研制等重点领域合同纠纷案件,为航空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让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无后顾之忧。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参加“巡回调解”“巡回审判”,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提升企业发展信心,让企业在法治的阳光下茁壮成长,为安顺市的经济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全力兑现群众胜诉权。安顺市两级法院推动出台执源治理相关工作方案,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治理格局。畅通诉求反映渠道,建立执行局长接访制度,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300余个,让当事人的诉求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回应,有效缓解了社会矛盾。在执行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依托执行指挥中心强化“三统一”执行管理,全面实行事务集约、繁简分流的执行权运行机制,构建全市法院“大执行”模式,进一步提升执行工作质效,让胜诉当事人的权益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兑现,有效维护了司法权威和社会公平正义。
检察:
监督与服务并重 助力企业规范经营
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中,安顺市检察机关通过主动服务和检察监督,助力企业规范经营,解决实际问题。
搭建沟通渠道,走访企业问需纾困。全市检察机关在12309检察服务中心设置民营企业专席7个,确保涉企案件专人受理、快速分流、精准办理、优先办结。2024年通过12309检察服务中心专席受理涉企案件65件。充分发挥企业检察联络室、“法治副园长”作用,主动上门走访调研企业,召开“董事长·检察长”两长座谈会,全面搭建“检察+企业”连心桥。深入走访企业开展法治宣传61次,为企业提供检察服务,有效提升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围绕中心工作,部署开展专项活动。全市检察机关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医药及旅游食品基地”的工作大局,部署开展“名特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察公益诉讼专项行动,立案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14件,切实保障群众“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消费安全。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推动行政部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衔接工作的意见》,从“指导农产品生产者和收购者严格落实法律责任、加快落实市场开办者入场查验和进货查验要求、强化网络销售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管理以及加强承诺达标合格证问题通报协查”等方面建立协作机制。
聚焦重点问题,监督农特产品规范经营。针对企业在种植、销售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问题,全市检察机关通过办理公益诉讼案件,推动主管部门督促指导“安顺金刺梨”“镇宁蜂糖李”“普定朵贝茶”等农产品生产企业严格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例如,西秀区人民检察院推动行政机关对金刺梨种植经营者进行农药化肥使用规范培训,普定县人民检察院推动主管部门更换检测设备,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安顺市的农特产品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让农产品能够安全、放心地走向市场。
公安:
“打、防、服”全力守护平安阵地
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近年来,安顺市公安机关注重“打、防、服”一体,主动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护航经济发展,全力守护平安阵地。
打击与防范齐抓,守候一方平安。安顺市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突出违法犯罪,建立即案即侦、快侦快破工作机制,更快破大案、更多破小案、更准办好案,持续开展春季花季护航、秋季护航以及交通安全巡回宣传等行动,下沉警力共计3000余人次,为打造全域旅游、平安旅游保驾护航。协同开展矛盾纠纷排查3275次,普法宣传1185次,覆盖群众100464人次。坚持不懈开展“大走访”“万警进万家”工作,全市公安派出所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4284起,交通事故下降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刑事案件破案率、电诈案破案率、抓获刑事案件作案成员数上升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警务警情数、刑事警情数、治安警情数、刑事案件数、命案数全省最少,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电诈预后被骗保持“零发生”,实现平安有感、守护无声。
深化政务改革,服务“周末不打烊”。安顺市公安机关最大限度地为群众和企业纾困解难。推行“周末不打烊”服务和“一拍共享、一照通用”改革,整合照片数据资源,为群众企业及时免费调用照片快速办理业务,实现“一照通用”。2024年为群众、企业调用照片3.5万人次,“周末不打烊”为群众企业办理业务371件。
优秀车辆管理所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安顺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车辆管理所立足创新服务理念,加强互联网业务中心建设,创新“主要业务网上办、自助窗口辅助办”,整合涉企服务事项开展网上预约服务,落实“跨省通办”“一网通办”,有效提升窗口服务质量和效率。截至目前,全市互联网注册用户达80余万人次。此外,该车管所还在服务大厅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及时受理群众意见建议、为群众答解疑惑;率先建设监管中心,通过开展服务窗口视频网巡、汇总群众评价信息等方式加强内部监管,有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司法行政:
“三促进”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安顺市司法行政系统采取“三促进”措施,持续优化安顺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加强法治审核,促进企业公平竞争。安顺市司法行政系统对行政规范性文件开展合法性审核,对违反公平竞争审查等内容进行严格把关,2024年共审核规范性文件34件,以市政府和市政府办名义印发的行政规范性文件11件,其中涉及市场主体的5件,均无减损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或增加其义务的内容,对3件违反公平竞争审查原则,不利于营商环境的内容进行修改,对1件不平等对待市场主体的奖励办法进行废止。
强化普法宣传,促进企业法治意识。安顺市司法行政系统印发《安顺市“民法典宣传月”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普法工作方案》,认真谋划“民法典宣传月”活动。联合市工商联、市人社局、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律师协会举办“‘企业之家’开讲啦”政策宣讲暨“万所联万企”“法治体检”“服务实体经济·律企携手同行”工作启动仪式,全面启动“万所联万企”“法治体检”“服务实体经济·律企携手同行”工作,常态化开展“法治体检”。活动开展以来,已为130余家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提出加强民营企业内部治理的意见建议25项。
加强人民调解,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安顺市司法行政系统联合市工商联成立全省首家市级“民营经济矛盾纠纷多元调处中心”,聚焦维权难、程序慢、成本高、负担重等问题开展工作。建立涵盖商会、知识产权、金融等领域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101个,采用“算四本账”的调解技巧,调动当事人主动促成调解的意愿,降低诉讼成本,减轻当事人负担。2024年以来调委会调解涉民营企业矛盾纠纷208件,调解成功率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