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荔波小七孔景区,青山绿水交相辉映,美景如画,每年都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通讯员 乔啟明 摄(贵州图片库 发) ■ 通讯员 杨文斌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2024年,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领导下,省人大环资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省委关于美丽贵州建设的决策部署,准确把握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推进人大环资领域立法、监督和代表工作,奋力在美丽贵州建设中彰显人大担当、展现人大作为。
坚持党的领导 把牢人大环资工作政治方向
省人大环资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扣政治机关定位,自觉把党的领导全面、具体、有效贯穿到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切实做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认真贯彻省委关于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部署,承担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调研课题,形成《贵州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为省委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前进的旗帜。省人大环资委努力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人大环资工作。组织编辑出版《守护黔山秀水——贵州人大环资工作纪实》,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和地方人大常委会成立45周年献礼,为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供参考。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及省委关于法治宣传教育的部署,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普及,推动普法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内生动力。将环境与资源保护领域立法、监督与宣传普及法律、增强法治观念相结合,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普法工作得到司法部的充分肯定,省人大环资委办公室荣获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在全国进行通报表扬。
强化生态立法夯 实生态文明建设法治根基
生态建设,法治先行。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省人大环资委充分发挥立法引领作用,坚持依法立法、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领域立法修法工作,加快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体系,切实增强立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不断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根基。
贵州是矿产资源大省,富集的矿产资源是贵州突出的比较优势。为深入贯彻省委关于强力推进“富矿精开”,加快构建富有贵州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省人大常委会将《贵州省矿产资源条例》列为2024年重大立法项目,积极为“富矿精开”战略实施提供坚强法治保障。省人大环资委提前介入条例修订工作,多次牵头开展立法调研,积极参与法规改稿,多次召开专题会研究重点难点问题,稳步推进立法进程。2024年11月13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对条例进行了一审。
更高标准、更严措施,随着一项项法规相继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基石更加坚实。这既是贵州在守护绿水青山征途上的法治烙印,更是贵州人大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诠释。截至2024年12月,全省共出台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地方性法规139件,初步构建了覆盖全面、务实管用、严格严密、内在协调、独具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性法规体系,有力推动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快步走上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增强监督实效 彰显人大监督的刚性和权威 人大监督是国家监督体系中最高层次、最有权威、最具法律效力的监督方式。省人大环资委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全方位全链条提升监督质量和水平,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守护绿水青山。
高擎法律巡视“利剑”,护航美丽贵州建设。高效组织环境保护“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用法治力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出新绩,积极为美丽贵州建设贡献人大力量。成立以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陶长海同志任组长的检查组,历时三个月,深入全省9个市(州)25个区(县),实地检查和随机抽查60余个点位,对23个点位进行暗查暗访,通过召开座谈会和基层代表视频会等方式,广泛听取基层人大代表、一线执法人员、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的意见建议。坚持动真碰硬,深入查找问题,坚持点名曝光,用案例和数据说话,真正形成监督压力。省委书记徐麟对执法检查作出肯定性批示。
擦亮人大监督品牌,依法守护绿水青山。积极借助媒体监督、社会监督的力量,连续第12年组织开展贵州环保行活动,汇聚全社会参与美丽贵州建设的强大合力。在兴义市举行以“筑牢两江上游生态屏障·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2024年贵州环保行活动,实地考察流域污染治理、生态保护治理修复、农业污染防治等情况,推动相关问题整改。同时,组织全省各市(州)人大围绕不同主题同步开展环保行活动,上下联动、同题共答、同向发力,持续汇聚各级人大参与美丽贵州建设的智慧和力量。
发挥代表作用 汇聚共建美丽贵州强大合力
人大代表是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主力军。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省人大环资委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调动人大代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为美丽贵州建设注入动能。
用心用情用力办好代表建议。在办理省人大代表赵坤武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口袋公园”建设的建议》过程中,主动与代表见面,听取代表意见,积极沟通协调,推动建议办理进程,对主办部门进行跟踪督办,确保建议办理落到实处。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忠带队开展实地调研和督办,现场聆听代表的建议,积极推动代表建议落地落实。推进代表建议高质量办理,积极回应民生关切,赢得了代表们的点赞。
不断拓展代表履职渠道和平台。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拓展代表参与环资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在立法工作中,广泛征求各级人大代表的意见,让基层声音直抵立法机关,使立法更好地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在监督工作中,积极邀请基层人大代表全程参与执法检查等活动,通过网上代表联络站收集人大代表及群众的意见,努力让监督工作的民意“含金量”大幅提升,更加符合实际、顺应民意。
绿水青山入胸怀,重整行装再出发。新时代新征程上,省人大环资委将继续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用法治手段呵护绿水青山,全面护航生态文明建设,奋力谱写新时代美丽贵州建设新篇章。